忆探西溪梅,曾饮余杭酒。
白鹿天半鸣,今复为谁有。
我归老母旁,此乐胜丹房。
东园桃已熟,齿落犹能尝。
岂必王母遗,聊可佐壶觞。
风吹白云来,时带溪花香。
庭前长瑶草,呼儿饭牛羊。
寄洞霄宫羽士
忆探西溪梅,曾饮余杭酒。
白鹿天半鸣,今复为谁有。
我归老母旁,此乐胜丹房。
东园桃已熟,齿落犹能尝。
岂必王母遗,聊可佐壶觞。
风吹白云来,时带溪花香。
庭前长瑶草,呼儿饭牛羊。
注释:
- 寄洞霄宫羽士:写给洞霄宫的道士。
- 忆探西溪梅,曾饮余杭酒:回忆在西溪探梅,曾在余杭饮酒。
- 白鹿天半鸣:形容山林中的白鹿在天上飞翔。
- 今复为谁有:如今又属于谁。
- 我归老母旁,此乐胜丹房:我回到母亲的身边,这种快乐胜过炼丹的场所。
- 东园桃已熟,齿落犹能尝:东园的桃花已经成熟,即使年老牙齿掉落了也能品尝。
- 岂必王母遗,聊可佐壶觞:难道一定要王母娘娘留下的仙酒吗?姑且可以用来佐酒而已。
- 风吹白云来,时带溪花香:风中吹来白云,带着溪边的花香。
- 庭前长瑶草,呼儿饭牛羊:庭院前生长着瑶草,叫孩子去喂牛宰羊。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寄给洞霄宫的羽士的一首五言古诗。首联回忆了作者曾经在西溪探梅和在余杭饮酒的情景;颔联则表达了作者现在虽然回到了母亲的身边,但这种快乐却胜过了修炼成仙的快乐;颈联则写出了东园的桃花已经成熟,即使是年老牙齿掉落的人也可以品尝;尾联则是诗人对于生活的态度的一种表达,他认为只要能够享受生活的快乐,那么其他的一切都不重要。全诗语言朴实,情感真挚,充满了生活的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