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光文
沈光文,郑克塽具表归降。 旧识闽浙总督姚启圣允接返故籍,未几启圣「疽发背死」,事不果。 康熙二十四年(1685)与季麒光等清廷在台官员,及部份明末遗老共结「东吟社」。 康熙二十七年(1688)卒,葬善化东保里。 诗文著作丰富,世称「海东文献初祖」。 沈光文流寓台湾三十馀年,历荷兰以迄郑氏三代之盛衰,极旅人之困,深刻反映传统文人飘流于末世与边陲的悲哀。 沈光文系台湾文学、文献史上著名之诗人
庭中白菊新开
新妆入夜洗胭脂,移向灯前赏一卮。 不觉更深花共醉,影随斜月舞迟迟。
癸卯1633端午
年年此日有新诗,总属伤心羁旅时。 却恨饿来还不死,欲添长命缕何为。
见博者
好将孤注作机关,名士清谈未是闲。 驿骑但能传捷报,出游何必不东山。
番橘
枝头俨若挂繁星,此地何堪比洞庭。 除是土番寻得到,满筐携出小金铃。
挽定西侯
方喜廉颇老未曾,骇闻骑箕竟归升。 只因心血回天竭,会看精英作厉能。 滃水潮头凭怒立,秣陵城外识云凝。 留将背字同埋土,黯黯重泉恨较增
至湾匝月矣
闭门只是爱深山,梦里家乡夜夜还。 士学西山羞不死,民非洛邑敢居顽。 羁栖尘市依人老,检点诗书匝月闲。 究竟此身无处著,每因散步到禅关
移居目加湾留别
流离相见便欣依,闽粤周旋荷解衣。 敢谓鲁连深自耻,不知重耳竟何归。 欲聆佳信频西望,却讶离群又北飞。 但令双鱼无或间,困穷亦足慰周饥
和曾体仁赏菊分得人字
孤芳独出绝纤尘,冷向闲中老此身。 赏并高朋欢不极,时当晚季傲为真。 新题遍咏偏催我,半醉高歌欲效人。 子夜月明凄绝处,满丛寒露不知春
慨赋
忆自南来征迈移,催人头白强支持。 乐同泌水风何冷,饮学秋蝉露不时。 最幸家贫眠亦稳,堪怜岁熟我仍饥。 仰天自笑浑无策,欲向西山问伯夷
别洪七峰
鹭岛初来便识君,东山又共学耕耘。 发肤无恙悲徒老,著述方成悔欲焚。 忽作闲心同倦鸟,俄焉长揖别高云。 从今只合言于野,理乱都将置不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