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光文
沈光文,郑克塽具表归降。 旧识闽浙总督姚启圣允接返故籍,未几启圣「疽发背死」,事不果。 康熙二十四年(1685)与季麒光等清廷在台官员,及部份明末遗老共结「东吟社」。 康熙二十七年(1688)卒,葬善化东保里。 诗文著作丰富,世称「海东文献初祖」。 沈光文流寓台湾三十馀年,历荷兰以迄郑氏三代之盛衰,极旅人之困,深刻反映传统文人飘流于末世与边陲的悲哀。 沈光文系台湾文学、文献史上著名之诗人
往宁靖亭修谒
旸谷生辉尚未炎,滕王亭子绿新添。 雨馀折角诚堪异,海外依人半受嫌。 寻路入来皆茂草,隔溪处望映珠帘。 主翁有恙因辞客,名纸烦通属典签
别顾南金
明知苦节却艰贞,九载相怜藉友声。 丘壑有情推大老,色言欲避笑愚生。 入山地近区南北,此日情深胜弟兄。 安得时时慰依傍,长如鸥鹭得随行
秋日和陈文生韵
秋声方动处,怪是客偏闻。 东国书难去,西山饿早分。 知还同倦鸟,不碍等闲云。 惭愧故人意,传言战血殷。
答曾则通次来韵
海天滞迹久,世受国恩同。 事业饥寒后,身名忍辱中。 困当坚骨力,闲足老英雄。 握手相怜处,何须怨谷风。
寄迹效人吟
不道十馀载,犹然若故时。 因人作事缓,连我信天疑。 燕雁春秋易,沧桑日月迟。 为兴靡骋感,且滞水之湄。
葛衣吟
岁月复相从,中原起战烽。 难违昔日志,未泯一时踪。 故国山河远,他乡幽恨重。 葛衣宁敢弃,有逊鲁家佣。
谢王愧两司马见赠
廿载仰鸿名,南来幸识荆。 忘机同海客,尊义缔寒盟。 霖雨时需切,东山望不轻。 流离谁似我,周急藉先生。
齐价人旋禾未及言别兹承柬寄欣和
忽带青云去,惟将逸韵留。 剡舟知待雪,陶径已辞秋。 风足高山水,光原灿斗牛。 瑶华承寄问,多病获新瘳。
齐价人移浯以诗投赠次韵答之
性懒恒耽逸,身闲若避纷。 当关学望气,载酒欲论文。 佳翰诚臻圣,新诗更轶群。 枝栖欣不远,时冀挹高云。
归望
归望频年阻,徒欢梦舞斑。 在原嗟鸟散,杖策效鳞攀。 镜里头多白,风前泪积殷。 用坚饥馁志,壮士久无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