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含章
野径苔侵户,闲阶月到廊。 欣逢禾黍日,为制薜萝裳。雨霁千林碧,霜清一叶黄。兴来吟抱膝,未肯让羲皇。 注释:野径的苔藓已经长满门槛,闲静的台阶上月亮映照在廊道中。我欣喜地迎来了禾黍丰收的日子,便制作了一套薜萝衣裳。雨停后,千林木翠绿如洗;霜降后,一片树叶金黄。兴致来了,我便抱着膝盖吟诗,但不愿效仿那传说中的圣人伏羲。赏析:这首诗是诗人晚年退居郊居时所作。首联写诗人居住在郊居,门外是野径,屋前有闲阶
河北行 为儒还解著征衣,远戍沙连白草齐。 雁阵不冲羌笛怨,狼烟微认塞云低。 荞花露湿堆空堑,蓼水泓澄截古堤。 渐近界河分内外,野禽嘐戛路东西。 注释: 1. 为儒还:作为儒者回归。 2. 戍沙连:守卫着沙地相连的边关。 3. 雁阵:大雁飞行的行列。 4. 羌笛怨:羌族的乐器,声音悲伤哀怨。 5. 狼烟:边防报警时燃放的标志。 6. 荞花:一种植物的花朵。 7. 蓼水:一种植物的水。 8. 嘐戛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描述了庐山化成寺的壮丽景象和幽静环境。下面是逐句释义: 1. 楼台高耸入中天,压破寒山数亩烟: - 楼台高耸:指山上的楼台建筑非常高大。 - 入中天:形容楼台直插入云霄,非常壮观。 - 压破寒山数亩烟:用“压”字来形容楼台对周围环境的压迫感,仿佛把周围的山峦都压弯了,而“数亩烟”则描绘出一幅烟雾缭绕、若隐若现的景象。 2. 永日松栏幽鸟语: - 永日:长时间的一天。
诗句解析与译文 1. 渔家 注解: 描述一个渔夫的家,茅屋和鱼矶(即鱼塘边)相邻。 2. 数家茅屋枕鱼矶 译文: 几户人家紧靠着鱼矶建起了茅屋。 - 茅屋: 一种用稻草或其他植物材料搭建的简易住宅。 - 枕: 靠近或依傍。 - 鱼矶: 指鱼塘边的石头或岩石,常用于捕鱼。 3. 年年生涯在渺弥 译文: 每年的生活都在茫茫中度过。 - 渺弥: 形容广阔无垠、渺茫无边的样子。 4.
这首诗描述了诗人游览桃源观时所见的美景。以下是逐句的释义以及相应的译文和赏析: 碧草芊绵十洞春,青苍寒叠五溪云。 碧草覆盖了整个山谷,形成了一片连绵不绝的绿色海洋。这里的春天景色非常美丽,仿佛可以感受到大地回春的气息。 山萦乳窦层层秀,路隔桃花处处分。 山峦环绕着乳白色的山洞,形成了一道道美丽的风景线。而道路则被桃花隔断,使得游客不得不在两边欣赏不同的美景。 苔径竹深迷鹤迹,石坛松古漏星文
诗句释义: - 戛云秋翼健磨天:描绘了秋天的天空,云层仿佛在拍打着翅膀。 - 九万修程孰可肩:形容道路遥远,难以完成。 - 五马幸归乡国路:幸运地回到了家乡的道路。 - 百城初认钓鱼船:初次看到家乡的渔船。 - 馀霞绮阁方池上:美丽的景色出现在池塘上方。 - 宿霭人家叠嶂前:清晨的薄雾笼罩在房屋的山峦之上。 - 多感圣君垂异宠:深感皇帝给予的特殊恩宠。 - 力思报效向衰年:努力报答皇帝的恩宠
芦花未白蓼初红,绿水澄蓝是处通。 诗句:描述了春天的景象,芦花还未飘散,蓼叶已经开始变红,清澈的河水流淌着,到处都可以看到。 译文:芦花还没有飘落,蓼叶已经变得鲜红;清澈的河水流淌着,到处都是如此。 出典宣城三首 其二 马嘶晓月思闲厩,帆挂秋光足便风。 诗句:描述了马嘶声伴随着晓月,思念着悠闲的马厩,帆船挂着秋天的阳光,随风而行。 译文:马儿嘶鸣着迎接清晨的月亮,我想起了那些悠闲自在的日子
注释: 寄题元长老林亭 闻说幽亭气象宽,何须基构入云端。 平瞻一郡连山翠,远瞩千门枕水寒。 风拂石床松子坠,雨笼莎径栗花干。 遥知出定牵吟夜,只欠清猿啸碧湍。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林亭景色的诗。诗人先从整体上描绘了一个宽阔、宁静的林亭景象,然后从各个角度细致地描写了这个林亭的美景。 首句“闻说幽亭气象宽”,诗人首先听到了关于这个林亭的传说,据说这个林亭非常宽阔、宁静。这里的“幽”字
【注释】 1. 青琐:皇宫的门窗,此处借指王同年所居之地。 2. 通籍禁中参凤阁:王同年被朝廷任用,参与朝政。 3. 司言天上焕龙墀:王同年在朝廷中担任重要职务,如皇帝的秘书官等。 4. 修文礼乐源何大:王同年在文化教育和礼仪方面有很大的贡献。 5. 振笔云雷泽益滋:王同年的才华横溢,能带动和促进社会的发展。 6. 王褒颂勋业:王同年曾经赞美过某人的功绩。 7. 际会遇昌期
题武陵护戎林亭 修篁簇径出林椒,可与游人避俗嚣。 曲槛隔花安笔砚,小窗延月伴箪瓢。 红藤引蔓移山豆,绿叶分葩植水蕉。 到此每怜清气别,可堪寒夜雨潇潇。 注释:竹林茂密地围绕着道路,可以避开世俗的喧嚣。竹门上的栏杆隔着花朵,摆放着笔和砚台,小窗户对着月亮,摆放着箪和瓢。红色的藤蔓引着藤蔓,移植了山豆和水蕉。来到这里,我常常感到清新的气息与众不同,却无法忍受在寒冷的夜晚,听着雨声潇潇。 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