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含章
秦始皇 金虎宫邻事可怜,漫疑鹑首赐钧天。 终令六国还三户,空使诸生笑九泉。 车载韫辌山有鬼,舟行缥缈海无仙。 伤心万里长城在,依旧扶苏伏剑年。 诗意与译文 第一段: 诗句释义:“金虎宫邻事可怜,漫疑鹑首赐钧天。” 这句话描述了秦始皇对皇宫的怀念和对权力的迷恋。金虎宫是秦始皇的寝宫,他在其中度过了许多重要时刻,因此感到怀念。“漫疑”表示一种怀疑,可能是指他对自己的统治是否正当的疑惑。
望岱 高耸的岱岳巍峨屹立在神州大地,群峰起伏云海茫茫如波浪。 海外天光照亮了广阔的原野,寰中人影晃动如同蜉蝣一般渺小。 楼阁气势磅礴金银气蒸腾,琴瑟声冷凄清草木秋意浓。 想要拂去碑文探求秦汉往事,苔藓长满恐怕有熊罴留痕。 注释: 1. 岧峣:指山峰峻峭挺拔的样子。 2. 屼峍:形容山势突兀,参差不齐。 3. 神州:古代对中国的称呼,泛指中国国土。 4. 万壑风云在下头:指山脉众多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词综合理解和赏析的能力。此类题目解答时一般遵循如下步骤:①读懂诗的大意,把握其主要内容;②分析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表达技巧,注意要结合诗歌的具体内容进行具体分析;③分析诗歌的艺术手法和风格特点。 本题要求考生赏析诗歌的内容。此题属于开放题型,没有统一答案。答题前先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结合诗句进行分析。如认为“此去方知是主人”,可从“归”字入手,点明主旨,说明诗人辞别家乡
【注释】 莽莽:广大无边的样子。晴沙野草枯:指大漠中的荒凉景象。朔风汾水:指汾阳。 山头麦垄:山上的田垄上长满了庄稼。千层出:形容麦子长得很高,像山峰一样层层叠叠。 高阁残阳飞燕鸽,乱峰积雪走於菟:指夕阳斜照在高大的阁楼上,燕子在空中飞翔。山峰上白雪皑皑,有野兽(于菟)行走。 唐魏遗风:唐代和北魏时的遗风。平阳:今山西临汾市西南一带,是古唐尧、虞舜所都,后为魏国故都。这里指临汾城。 【赏析】
诗句解析与译文: 1. 樊山秋月旧登楼,又泊兰桡访昔游:在樊山的秋夜里,我曾登上高楼远眺,那时的月光洒满心房。如今我再次停泊在兰桡上,回忆起过去的游历。 2. 南去山趋平麓断,北来水入大江流:向南望去,山脉逐渐趋向平原直至中断;向北看,江水汇入长江奔腾不息。 3. 三更画角鱼龙夜,十里平沙雁鹜洲:深夜时分,画角声中似是鱼龙翻腾;十里长堤上,黄沙铺展如雁鸭栖息之地。 4. 却望衡湘劳远忆
北渚水初落,天涯秋已分。 那知今夜月,各照一方云。 注释: - 北渚水初落:北边的小洲上的水位刚刚下降。 - 那知:哪里想到。 - 今夜月:指中秋的圆月。 - 各照一方云:各自照亮了一方的云彩。 赏析: 此诗表达了诗人在中秋佳节独自赏月时,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首句“北渚水初落”,描绘了中秋之夜,北方的河流水位已经下降的景象。次句“天涯秋已分”,则是说在这遥远的天涯之地,秋天的气息已经分界明显
郊行 散步平郊草履轻,远心闲逐野云生。 香飘小径花初落,水涨前溪雨乍晴。 僻地不须延客赏,病躯还复杖藜行。 临风最爱黄鹂语,宛宛枝头四五声。 注释:在郊外散步时,我轻快地踏着草鞋,心情悠闲地跟随着天上的野云飘动。花香弥漫在小径上,花儿刚刚凋谢;水涨了起来,清澈的前溪雨刚停。偏僻的地方不需要邀请客人欣赏美景,身体虚弱的我还要拄着拐杖继续前行。站在微风中,最喜欢听到黄鹂的鸣叫
【注释】 平定州:今河北曲周东北,晋时为郡。 高岭鸟飞绝,崎岖路一湾:指平定州的高岭上没有飞鸟,只有崎岖不平的道路通向远方的山间。 悲风生远树,晓雾失前山:指在清晨的微风中,远处的树木显得萧索凄凉,早晨的薄雾使前面的群山变得模糊不清。 麦气荒原下,车声乱石间:指在荒凉的原野上,收割的庄稼的气味弥漫着;在乱石之间,车辆的声音嘈杂不堪。 千秋燕赵地,兀兀见重关:指千年以前燕赵之地
湘江道中 在湘江上划桨,小船轻帆挂雨轻。 青山如故友,白发却似新生发。 苦竹深处有寺庙,春潮半入城中门。 行人独自愁绝,怕听鹧鸪声。 译文: 在湘江上划桨,小船轻帆挂雨轻。 青山如同旧识,白发却似新生。 苦竹深处有寺庙,春潮半入城中门。 行人独自愁绝,怕听鹧鸪声。 注释: 1. 湘江:中国湖南省的一条大河。 2. 打桨:划船的人用力推动船桨。 3. 疏帆挂雨轻:形容风力不大,帆也轻轻飘动。
万固寺 山寺不知路,忽闻流水声。 溪随岩石转,塔与白云平。 古木上无际,幽禽时一鸣。 松根堪小憩,试汲碧泉清。 译文: 在山中找不到去万固寺的路,忽然听到流水的声音。 溪水随着岩石流淌,寺庙的塔楼与白云平齐。 古树苍翠,无边无际;小鸟不时鸣叫。 松树下可以小憩片刻,试着汲取清凉泉水。 注释: 1. 山寺不知路:山中的寺庙仿佛隐藏在无尽的山路上,让人难以找到。 2. 忽闻流水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