贡桂生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的综合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要求考生在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能够准确概括出诗句的内容要点;然后结合诗句中重要字词的意象、典故等,分析诗句所蕴含的情感,体会诗人的情感态度,最后进行赏析即可。 “小院深沉梦乍醒,俄经秋意一回经”一句的意思是:小院深处,我刚刚从梦中醒来,忽然间又感受到一丝丝秋风袭来,仿佛秋天又一次来到了我的身旁。“深”,深沉;“俄”,忽然;“秋意”
诗句解析与译文: 1. 电闪注光六十春,满腔心事对儿陈。 - 注释: “电闪”形容突然的惊喜或变故,“注光”可能指的是某种启示或机遇。这里的“春”可能象征着生机和希望。 - 译文: 忽然的光芒照耀了六十年,我满怀心事要与你分享。 2. 毕生耕稼颇知味,十载诗书枉问津。 - 注释: 这里用“耕稼”(农耕劳动)和“诗书”(文学学问)形成对比,表达出作者虽然一生致力于实际工作(耕稼)
【注释】 自叹:诗人感叹自己,以“自”字起头。岁月蹉跎负此身:岁月流逝,辜负了自己。无多伤感向谁陈:没有什么悲伤,向谁诉说呢?毕生精力抛何处:自己的一生精力都投到什么地方去了?耕读相承一逸民:以种地和读书为职业,是一个隐逸的人。 【赏析】 这是一首自述诗,抒发了作者对人生、对社会的感慨。首句写自己虚掷光阴,蹉跎岁月,辜负了自己的人生;二句说自己无所作为,只能把满腔悲愤向何人倾诉
【注释】 1. 马路阁:指在南京城西的鸡鸣寺。2. 人世繁华一梦梁:形容人世间的繁华如同一场梦一般,转瞬即逝。3. 桑田沧海:比喻世事变迁,沧海变为桑田,桑田又变回沧海,变化无常。4. 古今变态知多少:意思是说,从古到今的变化有多少种?5. 只有青山不改常:意味着只有青山始终如一,不会改变。 【赏析】 此诗是作者登南京鸡鸣寺远眺时有感而作。诗以“马路”为题,表明这是一首写景抒情之诗。全诗共四句
【注释】 偶成:偶然写成的诗。 不谋衣食不求名,任我闲吟阅世情:不谋求衣食,不去追求名利,就自己悠然地吟诵诗歌,来了解世事人情。 枯菀(wǎn苑)都听天所命,始知无事一身轻:草木枯荣都是自然规律,一切都听从天命,才知道无牵无挂的轻松自在是人生最可珍视的财富。 【赏析】 这是一首写诗人悠然自得、超然物外的闲适之作。 首句“不谋衣食不求名”,直抒胸臆,道出了作者淡泊名利之心;次句“任我闲吟阅世情”
第一句:十六年华了厥生,意思是说,已经过去了十六年的光阴。厥生,古代对男子的尊称,这里指弟弟。 第二句:萤窗岑寂杳无声,意思是说,弟弟在小房间里静静地坐着,没有一点声音。萤窗,用萤火虫的灯光来照明,形容房间很小。岑寂,寂静无声。杳无声,没有一点声音。 第三句:早知尔我遽成别,意思是说,我早就知道我们兄弟俩会突然地分开。遽成,突然。 第四句:何必当初称弟兄,意思是说,为什么要当初还称呼兄弟呢?
注释: 古柏:指松树。劲枝挺秀隐山冈,阅历明清两代光。 劲枝:指苍劲的枝条。 挺秀:挺拔秀丽。 隐山冈:隐藏在山冈上。 阅历:经历。 明清:明朝和清朝。 雕后质:被雕刻成艺术品后的质地。 愈经霜雪愈葱苍:经过风吹雨打,越冷越翠绿茂盛。 赏析: 这首诗以松树为题,通过描写松树的坚韧、历经风雨却依然苍翠茂盛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生命顽强不屈精神的赞美。同时,也暗示了历史的变迁和时代的更迭
人世繁华一梦梁,桑田沧海备经尝。 古今变态知多少,只有青山不改常。
十六年华了厥生,萤窗岑寂杳无声。 早知尔我遽成别,何必当初称弟兄。
电闪注光六十春,满腔心事对儿陈。 毕生耕稼颇知味,十载诗书枉问津。 退一步行途总坦,作三冬计境常新。 汝曹学艺须勤奋,磨厉甄陶肯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