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照
奉敕题画菊 花品与古人齐名,此花开在深秋。 空山之中月影明,千年之后仅两三人。 行于山崖想采菊,如闻潭水波纹生。 洁净之筐洗涤心,日月精华期得真。 注释: 1. 奉敕题画菊:根据皇帝的旨意来描绘菊花。 2. 花品与古人齐名:指这种菊花的花品品质如同古代隐士一样高尚。 3. 此花开在深秋:这里的“开”指的是开花时间,深秋即农历九月,是菊花盛开的季节。 4. 空山之中月影明:形容秋天的山谷景色宁静
始信神仙自有真,珊瑚骨节玉精神。 不教三斗尘销尽,碧落宁容著此身。 赏析: 《论董书绝句》是清代张照创作的一组书论诗。这组诗以书法为主题,通过对不同书法家及其作品的评述,展现了作者对书法艺术的独特见解和深刻理解。 1. 诗人简介 - 张照(1691-1745),字石洲,号敬斋,清代著名文人、学者。他擅长诗词、书法、绘画等,尤以书画见长。张照的作品风格独特,深受后世喜爱。 2. 诗句释义
【注释】 董书:唐代著名书法家欧阳询,字隆基,河南南阳人。华严自在云:意即书法如行云流水自然天成,华严是梵语的音译,佛经中指佛教所修习的最高境界。秋旻,深秋的天色,秋天的暮色。了知:明白知道。烟豪:指飘浮于天空中的烟雾和云雾。八法:指汉字书写时笔画的八种笔法。如来:佛教名词,指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此君:你这样的书法家。 【赏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作者以赞赏的口吻,对友人欧阳询的书法作了高度的评价
诗句释义: 1. 消残智胜如来墨 - 这里的“智胜如来”可能是指佛教中的最高智慧,而“墨”则可能象征着书写的智慧。整个句子表达了一种对佛法的深刻理解和领悟。 2. 实扎香光永不渝 - “实扎”可能指的是实际的行动或实践,“香光”则是佛教中的吉祥之兆,这里可能指的是修行或实践的结果。整体上,这句话强调了坚持佛法修行的重要性。 3. 莫怪三千人拂席 - “三千”在佛教中常用来象征无量众生
【注释】 冢中秃管:指董其昌的画笔。王质少仙缘:传说晋人王质入山打柴,观人斧伐木为薪,不觉日暮,待回家时,已闻人世已非,唯少年耳。 【赏析】 诗是说董其昌的画笔,已经用尽了千支,他的画也种了二十七年。到了现在,他依然无法画出像以前的作品。所以,我们才感叹,原来王质少时有仙人相助,所以才有后来的杰出成就。 “冢中秃管已盈千”,这里指的是董其昌的绘画技艺和技巧已经达到了巅峰
【注释】 1. 衣带:指书信。 2. 过江:渡长江。 3. 宣示表:指《表忠议》,这是三国时诸葛亮给后主刘禅的一封信,表示他对刘备的忠诚。 4. 漆镫(dēng灯):用漆涂过的灯笼或车灯,用来照明。 5. 属王修:指王修被贬之事。王修是东吴大臣,因为反对孙权立太子,被孙权处死。 6. 他日:指将来。 7. 可:能,或许。 【赏析】 这是一首托物咏怀诗
诗句释义及译文 1. 故故新新暮更朝,是因是想任参寥。 - 注释:故、新、暮、朝分别指过去、现在、傍晚、早晨。是因、想、任、参寥是“因此”和“想(思考)”的意思,表达时间流转的无常。 - 译文:因此我常常思考过去、现在、傍晚和早晨,是因为我想明白这些事物的本质。 2. 乍离还道明明在,欲说翻成渐渐消。 - 注释:乍离、还道、明明、渐渐消都表示时间的流逝和事物的消逝。 - 译文
观海 境界真无两,聊为物外观。 乾坤浮一气,今古浸双丸。 野鸟飞难过,真仙望亦寒。 人间白少传,高咏海漫漫。 注释: 1. 境界真无两:形容海的广阔无边,没有可比肩的。 2. 聊为物外观:只是作为观赏的对象,表达作者对自然的欣赏。 3. 乾坤浮一气:天地之间只有一股气,形容海的气势浩大。 4. 今古浸双丸:古今历史就像两个巨大的丸子,被海水所浸染。 5. 野鸟飞难过:野鸟飞翔时
夕秀感秋士,招邀同酒杯。 山空人旅语,天淡月裴回。 时节对衰草,边关闻落梅。 羁心憺焉薄,况乃雁声来。
独鹤本无睡,况当秋夜清。 凉风白露下,星月缦云生。 澄廓摇孤影,泬寥闻一声。 令人发深省,绝胜晓钟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