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炳
注释:翠绿的山峦排着云朵露出,我拄着手杖登上山顶观赏。树木茂密的寺院隐藏在树林深处,泉水在岩石上流淌发出寒冷的声音。 草儿接近秋天颜色更加碧绿,枫树兼带着霜色更显红艳。没有感受到秋天的萧条,只觉得心胸开阔。 赏析:此诗描写了作者在秋日登高所见之景和所感之情。首联写登山观景,“排云”形容山峰之高大、云气之缭绕,“绝顶看”写出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及对美景的欣赏。颔联写山中之景,“树深”“泉咽”
陆宣公故宅 松竹繁阴处,萧条野老家。——松树与竹子茂盛的树荫下,是荒凉寂静的乡村。 蜂房悬夜月,蛛网吸朝霞。——晚上,蜜蜂在巢穴里悬挂着月亮的倒影,早上,蜘蛛网中凝聚着朝阳的霞光。 苔滑云根乱,檐疏燕子斜。——地面上长满了苔藓,云根被苔藓覆盖而显得凌乱,屋檐上稀疏地挂着燕子。 人传内相府,风雨泣黄麻。——据说这里是陆宣公(唐玄宗时的宰相)的私宅,风雨交加,仿佛在为黄麻纸哭泣。 赏析:
注释: 1. 去国山河在,登高入望新。 - 意思是说离开了故国,看到国家山河依然在,登上高处可以看到新的景色和面貌。 2. 只今烟树色,无复旧时春。 - 意思是说现在看到的只有烟雾笼罩的树木,已经没有了过去的春天的景象。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离开故乡后登高所见,表达了他对故乡深深的思念之情。第一句“去国山河在”,诗人通过对国家的描绘,表达出自己的爱国情怀。第二句“登高入望新”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贾岛的《访褚敏元不遇》。下面是诗句和译文: 1. 不见神化象,翻怜浪子游。 2. 山光衔晓月,云影罨江楼。 3. 殿角钟鸣午,林边叶报秋。 4. 孤帆天际出,或恐是归舟。 译文: 1. 我无法见到那神奇的景象,倒不如去怜惜那些四处飘荡的人。 2. 山光映照着早晨的月亮,云彩笼罩着江边的楼阁。 3. 大殿上的钟声在午后响起,树林中的树叶在秋天飘落。 4. 孤独的帆船从天边驶出
翠岫排云出,支筇绝顶看。树深山寺还,泉咽石林寒。 草近秋逾碧,枫兼霜更丹,不生摇落感,但觉此心宽。
去国山河在,登高入望新。 只今烟树色,无复旧时春。
松竹繁阴处,萧条野老家。 蜂房悬夜月,蛛网吸朝霞。 苔滑云根乱,檐疏燕子斜。 人传内相府,风雨泣黄麻。
不见神化象,翻怜浪子游。 山光衔晓月,云影罨江楼。 殿角钟鸣午,林边叶报秋。 孤帆天际出,或恐是归舟。
清代诗人贺炳是德清人,自号云涛散人,是清朝时期一位才华横溢的文人。贺炳的代表诗词作品包括《陆宣公故宅》、《访褚敏元不遇》、《登金陵报恩塔》、《云岫山漫兴》等,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他的文学才华,也反映了他对于自然景观的深刻感受和独特见解。以下是具体介绍: 1. 基本信息:贺炳,字松庵,又自号云涛散人,出生于浙江省德清县,是一位海盐东岳庙的道士。他的一生虽然未被广泛记载,但留下了丰富的文学遗产。 2
清代诗人贺炳是德清人,自号云涛散人,是清朝时期一位才华横溢的文人。贺炳的代表诗词作品包括《陆宣公故宅》、《访褚敏元不遇》、《登金陵报恩塔》、《云岫山漫兴》等,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他的文学才华,也反映了他对于自然景观的深刻感受和独特见解。以下是具体介绍: 1. 基本信息:贺炳,字松庵,又自号云涛散人,出生于浙江省德清县,是一位海盐东岳庙的道士。他的一生虽然未被广泛记载,但留下了丰富的文学遗产。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