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体物
海会寺 冷月横斜吊子规,当年黄幄尔徒为。 梁尘尚逐梵音起,幡影犹疑舞袖垂。 风雨有时闻响屧,草花何用长胭脂。 是空是色浑闲事,只合登临不合悲。 释义:在寒冷的月光下,我独自徘徊在海会寺。曾经的辉煌如今已不复存在,徒留回忆。寺庙里的尘埃还随风飘散,仿佛还能听到钟声和木鱼的声音。然而,这些景象并不能让人感到悲伤,只有登上高处才能真正领略到风景之美。 注释: 1. 冷月横斜吊子规:冷月横斜
【注释】 疑是羲皇上古民 —— 疑:怀疑;羲皇:传说中的上古帝王伏羲。 野花长见四时春 —— 指野花四季常开,生机勃勃。 儿孙满眼无年岁 —— 指儿孙满眼皆是,没有一个人知道年龄。 头白方知属老人 —— 指自己头发已变白,才知道自己已是老人。 译文: 我怀疑他们是上古时代的居民,他们常年生活在野外,看到四季都有鲜花盛开。 他们的儿女满眼睛都是,没有人知道他们多大了。
注释: - 药溪:指的是流经台湾的淡水河。 - 碧差差:形容水质清澈,颜色鲜艳。 - 不拟天寒出浴迟:不想因为天气寒冷而推迟洗澡。 - 卒岁无衣双赤膊:一年下来没有衣服穿,只好光着膀子。 - 负暄岩下曝孙儿:在岩石下面晒太阳,让孙子们玩耍。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台湾风景和生活的诗。诗人描述了药溪的水清澈见底,颜色鲜艳,让人忍不住想下去游泳。但因为天气寒冷,他不想推迟洗澡的时间
【注释】 鬖鬖:同“鬖鬖”,形容头发稀少,发黄。 儿夫意所甘:意思是丈夫喜欢娶一个妻子,而不是多个妻子。 草中都不长宜男:意思是在草木丛中,也找不到生长得快、长得大、结出的果实多的植物。比喻女人生儿子的机率小。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对自己婚姻生活的真实写照。诗人年轻时就结婚,但婚后并没有生育子女,因此,诗人对此事感到遗憾,有感而作。诗的前两句直白地表达了这一遗憾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主要内容,然后结合具体诗句分析诗歌内容,最后根据分值对应诗歌的手法及效果,赏析时抓住关键语句进行分析. (1) “虽惭抚字拙,忧国愿年丰”,此句的意思是:虽然惭愧自己抚育子女不力,但为国家担忧,希望国家丰收年景好.“抚字”,指抚养孩子,也泛指养育;“桑林”即桑田、农田
东郊迎春 衰草含生意,郊原气自新。 愿教青帝力,俾我有年春。 不侈污邪望,惟祈雷雨匀。 大田幸多稼,宁止乐吾民。 注释: 1. 衰草:指秋天凋零的草地。 2. 含意:包含的意思。 3. 郊原:郊外的原野。 4. 气:气息。 5. 青帝: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主管生长、万物发育的神。 6. 有年:一年。 7. 侈(chǐ):过分。 8. 污邪:邪恶之物。 9. 宁:哪能或岂。 赏析:这是一首写景咏叹诗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词语言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考生准确细致地理解诗词内容,结合诗歌创作背景及诗人的思想情感,分析诗歌的语言特色及其效果。本题中,“东郊迎春”是第一句,“春自蓂阶发”是第二句,这两句的意思是:春天从蓂阶上萌生,人们趋跄着鹓鹭行列。“明堂居左个”,这句的意思是:在明堂中居左位,祭祀勾芒神。“耒耜先民力”,这句的意思是:犁锄等农具象征着劳动人民的力量。“羲和驭日长”
这首诗是明朝诗人陈献章的作品。下面是逐句释义和赏析: 1. 赤嵌城 注释:赤嵌城,是明朝时期的一个重要军事要塞,位于今天台湾台南市安平区。 2. 特立巍巍控太清,烟霞都自脚根生。 译文:独立高耸的城池守护着天空,云雾缭绕,仿佛从脚下升腾而起。 3. 羞为白发蛮官长,亲上红毛赤嵌城。 译文:我不愿做一个白发的蛮族官员,而是亲自登上了红毛的赤嵌城。 4. 日月过天疑见碍,鱼龙骇影尽潜惊。
东郊迎春 物候临烟岛,年华处处同。 灵旗迎帝子,璆佩响春风。 淑气归青柳,馀寒付朔鸿。 况逢晴此日,相庆卜年丰。 注释: 1. 物候临烟岛:物候指的是自然界中的气候变化,烟岛可能是指一个地名或者自然景观的代称。 2. 年华处处同:指时间流逝,无论走到哪里,都是相同的岁月。 3. 灵旗迎帝子:灵旗通常指皇家的象征,帝子可能是指皇帝的儿子,这里指皇帝。 4. 璆佩响春风:璆佩是古代的一种佩玉
诗句释义与赏析: - 宪府亭临海,风涛秋有声。 宪府亭(官署)坐落在海滨,每当秋风起时,海浪和风声交织成一幅壮观的景象。 - “宪府亭”:指古代的官府或官府所在地。 - “临海”:站在海边。 - “风涛秋有声”:描述秋天时海浪和风的声音。 - “风涛”:指海上的风浪。 - “秋有声”:形容海浪和风声在秋天特别响亮。 - 当杯须百斛,危坐亦三更。 需要用百斛大容器才能容纳酒杯中的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