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祖禹
【注释】 ⑴送魏叔子:即《送魏叔子还朝》诗。宁都:县名,治所在今江西宁都。 ⑵大地方冱寒:大的地方气候寒冷。冱寒:结冰的天气。 ⑶君行涉江水:指魏叔子将要渡过长江去京城。 ⑷抱膝深山里:指魏叔子隐居在深山之中。抱膝:坐在地上双手抱住双膝。 ⑸易堂:指唐末李岩兄弟所建的易州(今属河北)义军总坛。好弟兄:指易堂兄弟。事业:指抗金事业。寄文史:以文史为事业的内容。 ⑹雕鹗(é):指凤凰一类的大鸟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所作,其译文如下: 萧飒西风吹动客愁,携尊无处漫登楼。 赭衣天地骊山道,白帢亲朋易水秋。 征雁南飞无故国,啼猿北望有神州。 茱萸黄菊寻常事,此日催人易白头。 注释与赏析: - 诗句一:“萧飒西风动客愁,携尊无处漫登楼。” - 关键词解释:萧飒(形容风声凄冷),西风(指秋季的风),客愁(远离家乡的忧愁),携尊(携带酒杯),漫登楼(随意登上高楼)。 - 赏析
这首诗是送别之作,王石谷和恽正叔都是作者的朋友。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 秋色牵衣户半扃,君行应念此园亭。 注释:秋天的景色牵动着你的衣襟,你离开时应该想到我们曾经一起游玩过的园林。 桐枝濯濯侵檐绿,竹叶垂垂带雨青。 注释:桐树的枝条繁茂而明亮,映入窗前的绿色让整个屋子都显得更加清新;竹子的叶子垂下,带着雨水的青色,让人感到一种清新脱俗的美。 别意欲言思转涩,愁怀难解酒无灵。 注释
过石谷秦淮水阁看画鹊华秋色图 辋川六月写沧浪,梦入平津逸兴长。 却忆挥毫千万里,风生腕底为君凉。 注释:在石谷的秦淮水阁欣赏鹊华秋色图。辋川六月时写下的沧浪诗作,现在回想起来,那飘逸的笔意和悠长的意境让我心潮澎湃,难以自抑。我曾在梦中飞到平津,那里的景色让人流连忘返,激发出无限的兴致。如今又想起了当年在千里之外挥毫泼墨的情景,那种感觉仿佛一股清风拂过手腕,让人感到一阵阵凉爽和惬意。赏析
大地方冱寒,君行涉江水。 问君行何为,抱膝深山里。 易堂好弟兄,事业寄文史。 天空雕鹗飞,日落云霞起。 遥望翠微峰,迢迢四千里。 吾欲牵君衣,君行其少俟。 好风从东来,扬帆疾如驶。 山中正春光,寒香放梅蕊
辋川六月写沧浪,梦入平津逸兴长。 却忆挥毫千万里,风生腕底为君凉。
萧飒西风动客愁,携尊无处漫登楼。 赭衣天地骊山道,白帢亲朋易水秋。 征雁南飞无故国,啼猿北望有神州。 茱萸黄菊寻常事,此日催人易白头
秋色牵衣户半扃,君行应念此园亭。 桐枝濯濯侵檐绿,竹叶垂垂带雨青。 别意欲言思转涩,愁怀难解酒无灵。 漫劳握手增惆怅,他日还添两鬓星
顾祖禹并非清代诗人,而是清代的地理学家和学者。顾祖禹(1624年—1680年),字复初,又字景范,是江南无锡人,生于明崇祯四年(1631年),卒于清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他的生平和成就主要在于地理学的研究,尤其是对《一统志》的编纂和修订工作。 顾祖禹自幼聪颖过人,好学不倦,背诵经史如流水,且博览群书,尤其对地理知识有着浓厚的兴趣。他在地理学领域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他参与修撰的《一统志》上
顾祖禹并非清代诗人,而是清代的地理学家和学者。顾祖禹(1624年—1680年),字复初,又字景范,是江南无锡人,生于明崇祯四年(1631年),卒于清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他的生平和成就主要在于地理学的研究,尤其是对《一统志》的编纂和修订工作。 顾祖禹自幼聪颖过人,好学不倦,背诵经史如流水,且博览群书,尤其对地理知识有着浓厚的兴趣。他在地理学领域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他参与修撰的《一统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