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飒西风动客愁,携尊无处漫登楼。
赭衣天地骊山道,白帢亲朋易水秋。
征雁南飞无故国,啼猿北望有神州。
茱萸黄菊寻常事,此日催人易白头。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所作,其译文如下:
萧飒西风吹动客愁,携尊无处漫登楼。
赭衣天地骊山道,白帢亲朋易水秋。
征雁南飞无故国,啼猿北望有神州。
茱萸黄菊寻常事,此日催人易白头。
注释与赏析:
诗句一:“萧飒西风动客愁,携尊无处漫登楼。”
关键词解释:萧飒(形容风声凄冷),西风(指秋季的风),客愁(远离家乡的忧愁),携尊(携带酒杯),漫登楼(随意登上高楼)。
赏析:这句诗描绘了秋风中诗人因离乡背井而产生的哀愁。他带着酒壶在无人的高楼之上饮酒,表达了他孤独和无助的情感。
诗句二:“赭衣天地骊山道,白帢亲朋易水秋。”
关键词解释:赭衣(古代士兵的服装,此处指穿着赭色衣服的士兵),天地(广阔无垠的空间),骊山道(位于骊山附近的山路),白帢(白色头巾,这里可能指的是古代官员或文人的装束),易水(一条河流,位于战国时期的燕地,此处比喻离别之苦)。
赏析:这句诗反映了诗人身处战场或边塞之地,所见所感都是战争带来的悲凉景象。他穿着战服,站在骊山的山路上,面对着易水的寒流,心中充满了对亲人的思念和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诗句三:“征雁南飞无故国,啼猿北望有神州。”
关键词解释:征雁(迁徙的大雁,这里指远行的旅人),南飞(向南飞翔),无故国(无家可归的感觉),啼猿(猿猴的啼叫,此处借指哀鸣),北望(向北眺望),神州(中国古称)。
赏析:这句诗描绘了诗人看到大雁南飞而感到的思乡之情,以及听到北边的猿鸣而引发的对祖国命运的关注。这种情感交织在一起,表达了诗人深深的忧虑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
诗句四:“茱萸黄菊寻常事,此日催人易白头。”
关键词解释:茱萸(一种植物,传说可以辟邪)和黄菊(两种常见的菊花),寻常事(日常的事情),此日(今天),催人(催促人们变老)。
赏析:这句诗通过对比平常的生活用品和自然景物来表达时间流逝和人衰老的主题。诗人用“此日”这个词暗示着时间的无情,提醒人们珍惜时光,不要虚度光阴。同时,这也反映了诗人对自己衰老状态的无奈和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