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维
碧海 碧海风涛静不飞,凌霄高阁敞云扉。 拥书千卷无人到,剪烛三更有鹤归。 汉殿香消青鸟去,缑山秋冷玉笙微。 劫灰辨得馀悲怆,独向人间寄衲衣。 译文: 碧海风涛平静如初,凌霄高阁敞开云门。 怀抱千卷书籍无人来,夜晚三更时分有鹤归来。 汉宫香已散尽青鸟去,缑山秋天寒冷玉笙微。 劫后余下的悲哀令人心伤,独自在人世间寄托于衲衣。 注释: 1. 碧海风涛静不飞 - 碧海:大海的颜色是深蓝色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下面是对每句诗的注释和赏析: 秋宵对月 - 诗句释义:在秋天的一个夜晚,对着月亮欣赏。 - 译文:秋天的夜晚,我独自一人站在楼上静静地欣赏着明月。 - 赏析:开头两句描绘了诗人在寂静的秋夜里独自欣赏月光的场景,营造出一种宁静、孤独的氛围。 夜静天地凉,凭楼独凝眺。 - 注释:夜深人静,整个宇宙都显得格外宁静;我独自站在高楼之上,静静地望着远方。 - 赏析
春山斜向远方的城郭,碧绿的江水映照着晴天。 白鸟在孤云之外,青林在夕阳的映照中显现。 风波何处少,耕凿此中偏。 莫作途穷叹,聊同鹿豕全。 赏析: 首联描绘了一幅宁静优美的田园风光图。诗人以“斜”和“满”两个动词描绘了春天景色的明媚与和谐,同时也表达了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同时,“斜”、“满”二字也巧妙地运用了反衬手法,通过对比突出了诗人对于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颔联则是诗人对生活哲理的思考
赠圣幢师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刘禹锡所作的一首赠诗。诗中表达了对圣幢师的敬仰之情和对他智慧与品格的赞赏。下面是这首诗逐句的解释: 自是闺中秀,超然远物华。 “自是闺中秀”指的是圣幢师出身于高贵的家庭,有着出众的才华。这里的“闺中”指的是女子居住的地方,而“秀”则是指女性中的杰出者。整句的意思是说,圣幢师就像闺中的杰出女性一样,拥有卓越的才能和品质。 心能同水月,骨自带烟霞。
诗句原文: 十载重游地,孤城带落晖。 西园迷旧迹,北渚长新矶。 玉树人俱尽,金庭事已非。 何须闻短笛,独立自沾衣。 诗歌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春光中重游故地,感慨万千的情感。诗中通过“孤城”、“落晖”等意象,传达出一种孤寂而凄凉的气氛。同时表达了对过往时光的怀念以及对现实变迁的无奈。最后一句“何须闻短笛,独立自沾衣”,则更深刻地反映了诗人内心世界的矛盾和挣扎,展现了其内心深处的复杂情感
夜坐 残灯照帘幕,楼阁有馀情。 落叶堆蛩砌,凉风吹雁声。 暮蝉愁里听,河汉望中横。 独坐悲秋夜,疏棂淡月莹。 译文: 夜晚独自坐着,灯光照亮了窗帘和门幕,楼阁在月光下显得格外美丽。 落叶覆盖了蟋蟀的台阶,凉风轻轻吹过,传来了雁群的叫声。 黄昏时分,蝉鸣声中透出一丝忧愁,银河横贯天空,仿佛可以触摸。 独自坐在秋天的夜晚,稀疏的窗棂和淡淡的月光映照出清澈的月色。 注释: 1. 残灯
谢公游眺地,春草已无根。夕巷牛羊下,空檐鸟雀喧。可怜盱盼尽,徒有简编存。泪洒西州路,何人酹一樽。 注释: - 谢公:指唐代著名诗人李白,这里借指作者自己。 - 游眺地:游览眺望的地方。 - 春草已无根:春天的草地已经失去了生机,没有根了。 - 夕巷牛羊下,空檐鸟雀喧:傍晚时分,牛羊在小巷中吃草,鸟儿在空荡的屋檐上鸣叫。 - 可怜盱盼尽:可惜的是盼望了很久却一无所获。 - 徒有简编存
夜静天地凉,凭楼独凝眺。 烟树色离离,云山望中杳。 万籁寂无声,数萤流木杪。 青镫照罗幕,残叶铺池沼。 悲哉今古情,乾坤徒浩渺。 忧怀自苍茫,至意漠难晓。 姮娥知我愁,流影来相照。 当持金石心,千秋同皎皎
碧海风涛静不飞,凌霄高阁敞云扉。 拥书千卷无人到,剪烛三更有鹤归。 汉殿香消青鸟去,缑山秋冷玉笙微。 劫灰辨得馀悲怆,独向人间寄衲衣
谢公游眺地,春草已无根。 夕巷牛羊下,空檐鸟雀喧。 可怜盱盼尽,徒有简编存。 泪洒西州路,何人酹一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