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尧弼
贺苏邛州移鼎州兼呈八座四绝 其三 白鹤山头留几时,白鹤池畔歌来迟。 浮邱伯去无消息,老眼而今傥见之。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幅宁静而深远的自然画面,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无限向往和对友人离去的哀思。首句“白鹤山头留几时”直接点明了诗的主题——自然美景与人的短暂生命对比。接着,“白鹤池畔歌来迟”则进一步描绘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场景,歌声虽迟但依旧悦耳动听,展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亲密关系。然而
``` 云海相望定渺然,已惊别梦不成圆。 他年胜处烦推毂,此道沧洲好待看。 注释:在天空中看到的云海相连,景象显得无边无际,这让我不禁感到惊喜。然而,我突然想起我们曾经共同度过的梦,它已经无法再实现了。希望将来有机会再次相聚,共同欣赏这美好的风景。 赏析: 《贺苏邛州移鼎州兼呈八座四绝 其四》是宋代诗人史尧弼的作品。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友人迁任新职的喜悦之情
何须万里寻岣嵝,更问君王觅鉴湖。 箭镞玉床今在手,桃花流水去分符。 注释: 何须:无需,何必。 万里寻:长途跋涉寻找。 岣嵝:地名,山名。 君王:君主,皇帝。 箭镞:箭的尖端,也比喻重要或关键部位。 玉床:玉石制成的床,象征尊贵。 流水:此处比喻时光流逝或事情的发展进程。 分符:指权力、地位的象征。 赏析:
笑谭裁割发硎馀,岂是丞能不负余。 并舍过从无一事,坐看㶁㶁水循除。 注释:笑谈中裁剪着那些多余的头发,难道不是你作为县令不会辜负百姓吗?我们一同离开,没有做任何事,只是坐着看着江水顺着河道流去。 赏析:此诗首句“笑谭”表明了诗人送别时的心情,也表现了他对友人的深厚感情。第二句“岂是丞能不负余”表达了自己对友人的赞赏和鼓励。第三句“并舍过从无一事”,说明在离别之际,两人没有做出任何值得注意的事情
注释:祖辈的功勋赫赫,他们留下的汗简编著;家乡的人们都很优秀,但被贬官解职后却显得尤为贤能。虽然我攀附权贵,但却不贪图他们的钱财,心中没有遗憾。 赏析:这首诗是送别青神丞刘平仲时所作,诗中表达了诗人对被贬官解职者深深的不舍和惋惜之情。诗人首先赞美了被贬官解职者的祖辈功勋,认为他们的家族人才辈出,都是优秀的人物。接着,诗人又感叹自己的攀附权贵,却不贪恋他人的财物,表示自己心中无怨无恨。最后
我们来分析这首诗的内容。 诗句解析: 1. 乙丑中秋与山僧数辈自虎邱灵岩泛太湖登洞庭东山曰翠峰 望湖中群山高下出没如大圆镜见百千万亿青螺髻然瑰玮绝特盖入眼未之见恨风作不能过西山睹林屋洞天之胜然已得其仿佛矣 - “乙丑中秋”指的是农历的乙丑年中秋节。 - “与山僧数辈”表示作者与多位山中的僧人一起。 - “自虎邱灵岩”指的是从虎丘的灵岩寺出发。 - “泛太湖”指在太湖上泛舟。 -
【注释】吴楚:泛指今江苏、浙江一带。肝肾:比喻诗文的才力。扪摹:手摸,用手描摩。举:提出。 【赏析】《离临安舟中有怀山薮朱文之子聊作五绝以寄其四》是南宋诗人汪元量的组诗作品。此诗为第四首。诗人在船中触景生情,想到自己的家乡,就写下这首诗。 “吴楚风光美甚都”,起笔不凡。“吴楚”二句,写自己身处异地,对故乡的山川风物,无限眷恋。“吴”指今江苏苏州一带,“楚”指今湖北荆州一带,两地相距遥远。这里用吴
《挽邑令王公》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述一位县令王公的生平,表达了诗人对这位官员的深切怀念和对其成就的赞美。全诗共分为四个部分,每一部分都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王公的不同侧面,展现了其一生的辉煌与遗憾。 第一部分:事业与理想 “君家家学有传衣,事业如何只漫违。” - 家学传承:这里提到的“家学”是指王公家族世代相传的知识与智慧,而“传衣”则暗示着他将这些知识传递给了下一代或同僚
乙丑中秋与山僧数辈自虎邱灵岩泛太湖登洞庭东山曰翠峰 望湖中群山高下出没如大圆镜见百千万亿青螺髻然瑰玮绝特盖入眼未之见恨风作不能过西山睹林屋洞天之胜然已得其仿佛矣 其五 乙丑中秋,我与几位山中的僧人在月光的照耀下,从虎邱灵岩出发,泛舟太湖,最终登上了名为“翠峰”的东山。湖面波光粼粼,群山连绵起伏,宛如一面巨大的圆镜,映照出无数青翠欲滴的山峰。这些山峰如同珍珠一般,瑰丽而独特,让我惊叹不已。然而
【注释】: 无赖南风:形容南风猛烈。何当:哪能。月白虚窗夜:指月光皎洁的夜晚,此时诗人正在读书。 【赏析】: 此诗写于作者离临安赴浙西期间。首联“无赖南风”二句,以拟人化的手法写出了船儿被南风吹得颠簸不已,以致惊魂不宁的情景。“无赖”,本义是“无理取闹”,这里用来形容南风肆虐,使得船儿无法安宁。“怒客船”三字,既写出了南风的猛烈,又暗示了船儿的颠簸,为后文的“梦魂惊撼不成眠”埋下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