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龙高
这首诗的原文是: 瓦瓶 虚窗净几坐劬书, 姑射仙人伴我癯。 谁笑月明家四壁, 案头犹自有珊瑚。 译文: 在明亮的窗户和洁净的书桌前坐着辛苦的读书, 姑射仙人陪伴着我消瘦的身体。 谁会嘲笑我的家里只有四面墙, 然而我桌上还是有珊瑚的装饰。 注释: - 瓦瓶:一种陶瓷容器,形状像罐子,通常用于储存液体或食物。 - 虚窗净几:明亮的窗户和洁净的书桌,形容环境清幽、宁静。 - 劬(qu)书
注释: 老郑:作者自称。东都:即洛阳,作者在东都洛阳居住。钜儒:大儒,指有学问的人。未知:不知。楠树:楠木,一种珍贵的木材。梅殊:梅花和楠木不同。博识:广博的学识。犹如此:还像这样。儿曹:年轻人或孩子们。不读书:不读书或不好好学习。 赏析: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表达了作者对年轻人不能好好学习的不满情绪。 第一句“老郑东都一钜儒,未知楠树与梅殊”。这里,作者是在自谦,说自己只是一个普通的知识分子
注释:补山祠的名声已经塞满了江湖,就像这种村梅的笔法一样。近代的残缣零落殆尽了,但山灵依然知道宝藏在哪里。 赏析:这是一首题咏名士补山祠的诗。补山祠是宋代著名文学家黄庭坚的祠堂,他在江西修水建有“补山书屋”,故名“补山”。作者在这首诗中,通过描写补山祠的景象和传说,赞美黄庭坚的文学成就和品德风范。全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补山祠的风貌,表达了对黄庭坚的敬仰之情
【注释】 梅角:梅花枝。 丁宁:叮咛,嘱咐。黄芦塞:指边塞。 客半醒:诗人因思乡之情而彻夜不眠,故言“客半醒”。 【赏析】 此诗是一首写景抒情诗作,通过描写梅花枝头和诗人自身的感受,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首句“朝暮相催鬓易星”中的“催”字形象地描述了时间流逝、岁月如梭的情景,使读者能够感受到时间的紧迫性。接着“酸风无奈送悲声”,运用了拟人手法,将酸风比作一位悲伤的使者
【注释】 梅蕊:指梅花的花苞。盈盈:满而圆的样子。费刻镂:费尽心思雕刻。芳心:比喻美好的心灵。未露:未展露。含羞:羞涩,害羞。俗儿鼻孔难凭据:俗人无法凭借嗅觉辨别。只道:只认为。无香:没有香味。刬恁休:如此就算了。刬(chǎn)恁休:就这样算了吧。(刬:通假字,“便”的意思。恁:你。休:了结。)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梅花的娇艳和傲雪凌霜的气节。 首句“红蕊盈盈费刻镂”,写梅花盛开,色泽艳丽
梅初落 身后传芳自古难,回头一笑旅空山。 飞时莫过妆台去,只可诗人笔砚间。 注释: 1. 身后传芳:指梅花盛开后,其香气和美丽能够传播开来,为后人所知。但这种美好的品质却难以在身后留下痕迹。 2. 回头一笑:形容看到梅花时的喜悦与感动。 3. 旅空山:形容梅花盛开时,山野之间一片洁白,如同空荡的山谷。 4. 莫过妆台去:指梅花的美无法超越妆台的美丽,即无法与之相提并论。 5. 只可诗人笔砚间
梅屏 含冰茹铁似枯槎,淡月蒙蒙四五花。 多少人家夸富贵,数枝和雪写山茶。 注释:梅树的枝丫像枯死的树木一样,表面坚硬如铁,颜色淡白而微带黄色,仿佛在月光下显得朦胧而模糊。梅花绽放时,淡雅的月光洒满大地,映照出淡淡的雪花,宛如点点白雪点缀着梅枝。梅花是富贵的象征,许多家庭都喜欢种植梅花来表达他们的富贵与尊贵。诗人赞美梅花的美丽和高贵,同时也感叹人们对于梅花的喜爱和追求
【注释】 半落梅:梅花大半飘落,落在山坡上。 飘零大半委山坡:飘零的梅花大半落在山坡上。 雨雪无情尚折磨:雪和雨无情地折磨着梅花。 纵有风流前辈在:即使还有风流的前辈存在。 贞元朝士想无多:贞元时代的朝士应该很少了。 【赏析】 《半落梅》是唐代诗人郑谷的一首诗。此诗写冬景,以“梅花”为题,却从“飘落”入手,写出了梅花飘落的景象。首两句“飘零大半委山坡,雨雪无情尚折磨”,描绘了梅花飘落的悲凉景象
梅实 青子累累满枝头,梅花绽放春色浓。 青果挂枝随风舞,香气四溢满园中。 梅香 梅花香气扑鼻来,令人陶醉心自开。 香气弥漫在空气中,让人沉醉在其中。 梅韵 梅花韵味悠长存,令人回味无穷处。 韵味悠长如诗篇,让人陶醉在其中。 梅语 梅花言语似人言,让人心生敬仰情。 言语温柔又善良,使人心生敬仰之情。 赏析:这首诗赞美了梅花的美丽与坚韧,表达了诗人对梅花的喜爱与敬意
【解析】 这是一首借物言志之作。“宋赋”,即宋代的赋体文,指作者所撰之作品。“姚子”指苏轼。苏轼在《东坡志林》里说:欧阳修作《醉翁亭记》时,曾用“环滁皆山也”开头,而后来有人却把这句作为文章的开头,欧阳修感到奇怪。他问:“是何意耶?乃知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这里苏轼以“宋赋”为题,可能是受到此话的启发。“编”字下有“取”,“去”“与”二字下有“删”,说明苏轼所写之文,经过一番筛选,最后才定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