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祖禹
第一首: 旧馆怀贤躅,先朝翊帝图。 虹梁引层构,血汗出奇驹。 几杖延乡老,诗书问鲁儒。 南天望云气,应泣舜苍梧。 注释: 怀贤躅:怀念贤人,躅是足迹的意思,指对贤人的思念之情。 翊帝图:辅佐皇帝的谋划。 虹梁:彩虹般的桥梁,比喻壮丽的建筑。 层构:层层叠叠的建筑。 血汗:形容辛勤劳动。 几杖:手杖,这里指年迈体弱的老人。 延:邀请、招请。 乡老:家乡的老人,这里指被邀请前来的朋友或熟人。 鲁儒
【注释】 张三十:诗人的朋友,名不详。久不相见:很久没有见面了,久:长久。以诗寄问:写一首诗来问候。公干:古郡名,汉时治所在今安徽当涂东南,晋以后改称宣城。清漳:水名,在今河南省。维摩净室:维摩诘是古印度的释迦牟尼弟子,据说曾于一净室里修行,后人称其处为“维摩室”或“维摩精舍”。心在否:心中是否还有诗情画意。作诗心在否:指是否还想着写诗。台榭:台观,楼阁。花飞尽:落花纷纷飘尽。雨洗初
第一首, 危楼跨层层城,倚栏凭高世俗烦忧全消。 鹏飞翱翔于莽苍大地,鸿鹄展翅飞向青天之极。 隐逸之地临箕岭,贤达之人会聚德星。 攀援登临何时可至,远目寄望郊野风光无限好。 注释:此诗为作者在颍昌王氏巽亭题写的两首诗,分别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观的赞美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第二首, 危楼横跨层层城垣,倚栏凭高世俗烦恼尽消。 鹏飞翱翔于莽苍大地,鸿鹄展翅飞向青天之极。 隐逸之地临箕岭,贤达之人会聚德星。
腊后一日雪晴西郊 腊月过后,天气渐暖,大地一片苍翠,春天的气息渐渐弥漫。 腊后寒威壮,春回岁律穷。 腊月的寒冷已经过去,春天的气息正在回归。 薄云霏小雪,爱日解严风。 天空中的薄云开始飘落小雪,春风开始吹散严冬的严寒。 银阙千门迥,瑶林万里同。 银色的宫殿高耸入云,遥远的瑶林仿佛与世界相连。 谁能拂毫素,移入画屏中。 谁能用笔触描绘出这美丽的景色,让它出现在画卷之中
【注释】 ①李著作:名李华,字仁卿,唐代著名文学家。 ②剑外:指四川剑阁以外地区,这里借指四川。 ③信日闻:确实听说过。 ④漏天:天空像漏斗一样。漏雨:指天上的雨水从天而降。 ⑤蒙顶:山名,在今四川省名山县境内。半藏云:云雾缭绕。 ⑥飞凫舄:代指乘船远去的人。 ⑦豹文:指豹皮花纹。 ⑧茗芽:嫩芽。 ⑨应许:应该允许。 【赏析】 此诗为作者寄给朋友李华的一首赠答之作。 首联“剑外虽云远,名山信日闻
西街 西街春日永,辇道与天通。 御水横银汉,仙桥挂彩虹。 草荒平乐馆,花发上阳宫。 扰扰都门路,轮蹄日向东。 译文: 在春天的西街上,车马如织,繁华热闹; 皇宫的御道直通天际,仿佛与天空相连; 御河上流淌着银色的光芒,宛如银河横贯; 仙桥横跨着彩虹,宛如仙境一般美丽; 平乐馆的草地已经荒芜,上阳宫的花已盛开; 喧嚣的京城道路,车轮滚滚,向着东边驶去。 注释: 1. 西街
【解析】 “又和再寄二首”是《全宋诗》中唯一的一首七言绝句,作者已无从查考。此诗为酬应之作,其内容与酬答有关。题下注:“同王仲孚”。王仲孚(1086—1149)字子文,号潜斋,开封人,北宋文学家。元祐初年登进士第,历官秘书省正字、校书郎、集贤校理等,后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被贬谪,晚年退居乡里,以教授生徒为生。 第一联“青春忽已过,白发不须惊”,意思是说青春已经过去了,但不必因此而惊慌
诗句解读与译文: 1. 石径人行少,山云袖拂看。 - 注释:石头铺成的小径上行人稀少。山中的云雾仿佛是袖子一样轻轻拂过。 - 译文:石径上很少有人行走,山间的云彩像是衣袖般轻拂过去。 2. 水流情共远,天阔望随宽。 - 注释:河水流淌着,情感也随着它延伸到远方;天空宽广,视野也随之变得宽阔。 - 译文:河水流动着,我的情感也随之延伸至远方;抬头仰望,天空是如此的广阔,视野也因此变得更为开阔。
三月十八日雨后访张二十五以诗见寄次其韵池上鱼相乐,林间鸟不惊。 雨馀荷气湿,风动水纹生。 俗客心犹爽,高人兴自清。 何时作邻里,卜宅剪榛荆。 注释: 1. 池上鱼相乐:意思是池里的鱼儿相互嬉戏,很快乐。 2. 林间鸟不惊:意思是树林间的鸟儿不会受到惊吓。 3. 雨馀荷气湿:意思是雨后荷叶的气息湿润。 4. 风动水纹生:意思是风吹动水面的波纹,使得水纹显现。 5. 俗客心犹爽
又和再寄二首 花落春台静,莺啼晓枕惊。 竹间流水过,窗外白云生。 襟抱怀冰爽,诗篇叩玉清。 荒唐漆园吏,环堵但披荆。 注释: - 又和再寄:再次寄出。 - 春台:春天的阳台,此处借指自己的住所。 - 莺啼晓枕:莺鸟的叫声惊醒了晨梦,形容春天早晨的声音悦耳动听。 - 竹间流水:竹子之间流淌的溪水,清澈可见底。 - 窗外白云生:窗外飘来几缕云彩,增添了几分诗意。 - 襟抱:胸怀(心胸)。 - 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