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镛
怀范正夫 愁雨滴落禾黍田,秋日黄昏云庄留连。 忧虑缴纳井税忧无储仓,不忧虑没有粮仓。 竹鸡啼鸣野堑中,饥鼠奔忙在山房。 不饮酒时谈论诗文,思念你使我夜难眠。 逐句释义: 1. 愁霖滴禾黍:忧愁的雨水不断落在庄稼上,形成了一幅秋天雨景图。 2. 秋暮滞云庄:秋天的傍晚时光,云庄(可能是一个地名或者地点)显得有些滞重和沉闷。 3. 但虑输井税:主要担心交纳井税的问题,井税可能指的是农业税收
【注释】 悼:悼念。复石壁:即复壁,指石壁寺。 一死虽如蜕(tuì):死了就像脱壳的鸟兽,比喻死亡很自然。蜕,兽类换毛前脱皮,比喻死亡。 杀身真可哀:杀身,以死相拼。可哀,值得悲哀。 僧危能仗义:危,指危险。指僧人在危难时敢于仗义执言。仗义,讲正义,主持公道。 诗好更多才:诗写得好的人,往往有其他方面的才能。 鹤怨兰亭月:鹤因怨恨而鸣声哀怨,兰亭月色也显得幽冷凄清。 云消石壁苔:云彩散去
【注释】 北高峰:指浙江省杭州市灵隐寺附近的北高峰。高峰,山名。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诗:“乱点碎红山杏发。”
【解析】 本诗是一首七绝。全诗四联,每联由五句组成;第一联写诗人在高隐之地,与友人中洲雅聚,吟诗作赋;第二联以清幽之景映衬高雅之趣;第三联借柘林春耕的意象,表达对农事生活的热爱;第四联写满山野菜生长,客至自当有足下之蔬。 【答案】 ①首联:诗人在高隐之地,与范中洲等人雅集谈诗作赋。 译文:我隐居在此就以诗名,范中洲等雅士与我相会,谈论诗道。(“高隐”意为隐居) ②颔联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基本能力。解答该种题型时,首先通读全诗,整体理解把握诗意,在此基础上,抓住关键词语进行赏析。 首联“枯吟世虑轻,求道不求名”两句写自己超然物外、淡泊名利的生活态度。诗人以云泉颐山自喻,表明自己的志趣和追求。诗人在山水间寄情,在自然中寻求精神上的寄托。诗人不图功名利禄,只求得心灵的宁静与自由,表达了诗人对清静生活的向往。 颔联“病起春风过
【注释】 1. 敬溪翁:即敬亭(唐人避讳改敬为敬)。作者在这首诗里,自称“我”而称其为“敬溪翁”,可能是想借他以抒发自己的感情。敬亭,位于安徽省宣城市旌德县北,是唐代名山之一,与天柱、芙蓉、白岳齐名,素有“小黄山”之称,因李白曾在此隐居而得名“敬亭山”。 2. 心远人间世:意谓超脱世俗纷扰之境地。 3. 灯传国一禅:意谓禅宗思想通过灯火相传。国一禅,指禅宗的教旨。 4. 静中无剧暑
诗句:两岸山如簇,中流锁翠微。 译文:两岸的山如同聚集在一起,中间流淌着清澈的水流。 注释:“两岸山如簇”中的“簇”表示聚集、密集的意思;“中流锁翠微”中的“翠微”指绿色的山色,形容水中的山色清晰可见。 赏析: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在桐庐道中的所见所感,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语言,将自然景观描绘得栩栩如生。诗中运用了大量的色彩描写,如“两岸山如簇”中的绿色,“中流锁翠微”中的绿色
【注释】 衣缁:穿黑色的衣服。衣:动词,穿着。缁:黑色的丝织品。 卓庵:高耸的山庵。卓:高耸的样子。 佛换:佛像。佛经。 供:供奉、祭祀。 拈:写。 松容:松树的形态。 种茗:栽培茶树。 间园蔬:在花园里种植蔬菜。 应:应对、应付。诸方:各地。 为应:是为了应付。 诸方供:各地的供奉。 山房尽日虚:山中的房屋一整天都空荡荡的。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游览头陀庵时即景抒情之作
玉节先期泛禊川,携壶与客上楼船。 江亭野寺山山好,梅子樱桃树树圆。 看竹静行松下道,瀹茶寒汲石根泉。 清游尽日惟觞咏,不学兰亭悦管弦
天恩下释湘累客,心事悠悠月满船。 种药已收思病日,著书不就负残年。 杂花怪石分人去,老竹荒亭入画传。 归梦鉴湖三百里,白鸥相候亦欣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