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称
【解析】本词上阕写中秋之夜,月下饮酒赏景之乐。“对月中秋夜”点出时序,“传觞一笑欢”写宴饮的场面。“飘然逸兴未应阑”写酒兴正浓,不觉已至深夜。下阕写游山赏景之情,先写山路曲折,再写望湖桥上所见美景,最后写在水云光里小立而寒。 【答案】 译文: 对着明月中秋节夜里,开怀畅饮笑谈真快乐。超然自得兴致未应尽,一步步走向望湖桥上倚栏看。 松树径道风声萧瑟凉,山峰腰弯小路弯曲曲盘旋。五更时分惊飞的喜鹊声
【诗句释义】: 南歌子:这是词牌名。 露下衣微湿,杯深意甚欢。西风吹暑十分阑。月满中秋、仍共故人看。 酒好鹅黄嫩,茶珍小凤盘。醉吟不觉曙钟残。犹记归来扑面、井花寒。 注释: 南歌子:词牌名 。 露下衣微湿,杯深意甚欢。西风吹暑十分阑。月满中秋、仍共故人看。 注释:露水沾湿了衣服(微湿),酒杯斟得很深,情意更加欢乐。西风吹来炎热,时间已经过了很久(十分阑)。月儿又圆又明的中秋节
南歌子 积水凝深碧,斜阳散满红。扁舟轻漾白蘋风。曲港孤村萦绕、路相通。 野色浮尊净,荷香入座浓。胜游聊复五人同。恰似辋川当日、画图中。 注释: 积水:池塘中的水。 凝深碧:水面上弥漫着一片碧绿。 扁舟:小船。 白蘋(pín)风:指风吹过水中的蘋草。白蘋是一种水生植物,叶子长条形,开小白花。 曲港:曲折的水湾。 孤村:孤独的小村庄。 路相通:道路连接畅通。 野色:野外的风景色彩。 净:清澈透明。
《临江仙·和子珍》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观与抒发个人情感相结合的词作。下面将对这首词逐句进行释义: 1. 芭蕉不展丁香结:描述了一幅春天的景象,芭蕉未展开就像丁香花一样紧闭,象征着春日的寒冷或生机的含蓄。 2. 罗衣花下倚娇憨:描绘了一个女子在花下穿着罗衣、倚着栏杆娇憨的样子,展现了一种温婉的美态。 3. 玉人吹笛,眼底是江南:描绘了一幅画面,女子吹着笛子,眼中流露出的是江南水乡的画面。 4.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以及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赏析”,然后根据诗句内容结合写作背景来分析。本诗是一首描写晚景的七绝。首句写秋日的景色,“万里”写出了秋天的天空高远;“凉风”点出了天气凉爽;“收积雨”说明雨过天晴;“晴碧新开”说明天晴后的大地又重新呈现出勃勃生机。第二句写天空云彩已散尽,暮霭也消失殆尽
【注释】 鸟语:指鸟儿啼鸣。朝来:早晨到来之后。新雨霁:新下的雨刚停。杖藜(lí):拄着拐棍。呼我闲行:招呼着我悠闲的行走。天晴腰脚上山轻:晴天时,我的腰脚轻松地登上了山路。清风收积润:风将积聚的雨水带走。斜日弄新晴:夕阳把天空中的云朵染成了一片金黄,使山林显得格外明净。最爱飞泉鸣野涧,清如万壑松声:最让人喜爱的是山间飞泉的潺潺水声,它清脆悦耳得像万壑松涛。回风溅沫湿冠缨:一阵狂风袭来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陆游的作品。下面是逐句的翻译: 茅屋三间临木杪,门前流水潺潺。林泉得趣喜身闲。 开窗延翠竹,剪树纳青山。 行乐政须筋力健,莫令白发衰颜。与君藜杖极跻攀。 岭头舒望眼,天末数烟鬟。 注释: - 茅屋三间临木杪:茅屋有三间房子,靠近树木的尖端。 - 门前流水潺潺:门前有潺潺的水声。 - 林泉得趣喜身闲:在林泉中找到了乐趣,感到身心愉悦。 - 开窗延翠竹,剪树纳青山
【注释】 1. 竹里轩窗真可爱:竹里是竹子中间,这里指竹丛中。轩窗,窗户;竹里轩窗,形容窗户外面就是竹子。真是可爱,真是令人喜欢。 2. 况当暑退新凉:何况在暑气已退的时候感到凉爽了。 3. 檐前岩桂向人芳:檐前是指屋檐下。岩桂,山里的桂花。向人,对着人。芳,香。 4. 清阴团翠盖,金粟淡微黄:青葱的树荫笼罩着整个院子,金黄色的桂花点缀在树上,淡淡的黄色。 5. 坐到夜深明月出
湖上青山千万叠,倏如阵马交驰。平湖百顷却逶迟。晴光相荡激,倒影落沦漪。 注释:湖面上游动着无数座连绵起伏的青山,宛如战马奔腾而过一般,令人眼花缭乱,心旷神怡。湖水广阔,平静如镜,但却显得有些拖沓缓慢,没有波澜壮阔的气势。阳光照耀在湖面上,波光粼粼、光影交错,仿佛是大自然在跳动着欢快的舞步。而那倒映在水中的青山和湖面的涟漪,也仿佛成了一幅流动的画面。 何日漾舟深碧处,细听羌笛高吹。多君起我以新诗
【注释】 木落西风秋已半,正当璧月圆时。为登绝岭赋新诗。酒摇金凿落,波净碧琉璃。 细看冰轮还有意,要君把盏休辞。看看两鬓欲成丝。明年当此夜,千里共相思。 【赏析】 《临江仙·赏月》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作品。 上阙写景,描绘了明月、清波、高台和作者的饮酒赏月情景。下阙抒情,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这首诗的意境优美,富有诗意,让人陶醉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