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锦标
麂眼篱边,蛩声阶畔,又见凤仙开矣。 寻遍露丛轻摘,碎捣金盆,染成霞腻。 似唾绒点点,早一夜、春生纤指。 惹檀郎、时泥人看,惊笑是弹红泪。 七夕星期又是。 乞巧筵前,女伴穿针偷比。 更较唇间脂晕,臂上砂痕,一般妍媚。 怕猩红易褪,遮莫向、银塘频洗。 试瑶琴、月底携来,弹作落花流水
红画双竿,花妆小队,弄影高于檐角。故故欹危作势,将动还休,欲行先却。 乍轻躯半转,似黄叶、梢头吹落。向苔阶堕地无声,妙手空空扶著。 千状鱼龙竞作。在古元君,列子一篇留谑。 请看金狮摇处,跳出青猿,舞成仙鹤。是山经样子,信长股奇肱如昨。 战云边、画鼓春风,一笑今宵行乐
日闪驹尘,云低雁势,十丈火龙标立。指点西山名将,大字霞明,翩翻秋色。傍营门飐晚,正擎住、层霄风力。望平原、树影萧疏,又倚遥峰寒碧。 还对惊烽半壁。组练横空,招展楼船如织。共说军客千里,白鹊霜晴,翠霓烟幂。待周挥赵垒,唤一片、降幡飞出。看澄江、月静高牙,掩映洲前芦荻
新绿成荫,啼鹃声里,恰好花繁似锦。折向吟窗赏玩。 娇妒榴裙,艳过珊枕。念韶光易晚,恐春去、顿添新恨。 属东君、护惜芳华,莫使雨风摧损。 开遍枝头浓润,一片丹霞,又记鹤林仙境。烂漫千房挹露,宫烛凝光,晓阳留影。 愿朱颜久驻,占年年、三春好景。更朝来、掩映晶帘,暗助玉台新咏
月岭高空,罗洲澹远,划断荆南秋影。不用蒲帆桂楫,星驭风驰,火轮雷迸。看江船滚滚,早飞过、湘湖如镜。恨青山、到眼须臾,也似平陵萍梗。 怅望碧天夜迥。蟹港渔汀,点缀武昌佳胜。试问当年黄鹤,人去楼空,劫灰犹冷。剩墟烟一角,又消息梧桐金井。正还家好梦,水驿千程俄顷
老气盘空,才名照世,万里秋风行色。人物中朝第一,司马题桥,班生投笔。记承流宣化,早威声,先驰殊域。看吟鞭、笑指关河,历历当年曾识。 自古人心忠义,白水朝宗,众星拱极。铜柱无端隔断,两戒平分,天南地北。念瞻依丹阙,捧红云、金泥调屑。到明年归对西山,细说安边妙策
孤影长嗟,凭高眺远,落日新亭西北。幸有山河在眼,风景留人,楚囚何泣。尽纷争蜗角,算都输、林泉闲适。淡悠悠、流水行云,任我平生踪迹。 谁念江州司马,沦落天涯,青衫未免沾湿。梦里封龙旧隐,经卷琴囊,酒樽诗笔。对中天凉月,且高歌、徘徊今夕。陇头人、应也相思,万里梅花消息
“夺锦标”并非一个文学作品,而是一个词牌名。它又名《锦标归》或《清溪怨》,属于词牌中的双调一百零八字格式。词牌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规范,由固定的句数、平仄声韵组成,用于规定词的格律和节奏。 词牌的发展历史悠久,早在唐代就已经存在。到了宋代,词牌更加成熟,成为文人表达情感的重要手段之一。元代的文学家们也创作了许多以“夺锦标”为词牌的作品,例如张野的《夺锦标·七夕》以及白朴的《夺锦标》等
凉月横舟,银河浸练,万里秋容如拭。冉冉鸾骖鹤驭,桥倚高寒,鹊飞空碧。问欢情几许?早收拾、新愁重织。恨人间、会少离多,万古千秋今夕。 谁念文园病客?夜色沉沉,独抱一天岑寂。忍记穿针亭榭,金鸭香寒,玉徽尘积。凭新凉半枕,又依稀、行云消息。听窗前、泪雨浪浪,梦里檐前犹滴
词牌名称。又名《锦标归》、《清溪怨》。全词共一百零八字,上片四仄韵,下片五仄韵。代表作品有:元代张野的《夺锦标·七夕》和白朴作品《夺锦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