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君怨
【注释】 昭君怨:唐教坊曲名。 禁火:指农历正月初七,即“人日”。相传此日为“上巳”之始,民间习俗于此日禁烟火,男女聚会嬉游。 销魂:极形容愁绪缠绕,难以排解。 衾暖:被褥暖和。 灺(xiāo):灯花。 猜:猜测、猜想。 【赏析】 这是一首闺怨词。首句点出时间、地点。第二句写景,以花的哀怨反衬莺语的悦耳动听,烘托出女子幽怨的心情。第三四两句分别写黄昏时刻,女主人公在深夜里倚门远望的情景
昭君怨 · 园池夜泛月在碧虚中住。人向乱荷中去。花气杂风凉。满船香。 云被歌声摇动。酒被诗情掇送。醉里卧花心。拥红衾。 【注释】 1. 月:指月亮,此处为景,借喻月光。 2. 碧虚:形容清澈的夜空如水晶般晶莹透明。 3. 花气:荷花散发的香气。 4. 云被歌声摇动:形容歌声飘荡在天空,好像云彩都被歌声震动。 5. 酒被诗情掇送:酒与诗意相融合,仿佛诗人的情感随着酒意而流转。 6. 醉里卧花心
《昭君怨·游池》是南宋词人张鎡所作,这首词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夏日荷塘的美景以及作者内心的愉悦。下面将逐句解释诗句,并附上必要的注释: 1. 拂晓拿舟东去:拂晓意味着清晨,拿舟意味着划船出发。这里的“拂晓”描绘了清晨的景象,为下文铺垫了背景。而“东去”则表明了目的地或行动的方向,预示着整首词的主题即将展开。 2. 细看荷花乘露:细看意味着仔细观察,荷花乘露是指荷花上的露水
昭君怨 · 月夜放船 船过柳湾亭曲。万叶圆荷浮绿。月照水珠明。一池星。 光透玻璃香蒂。梦入藕丝中戏。却上小金台。怕归来。 注释: - 船过柳湾亭曲:船在柳湾区经过,风景如画。 - 万叶圆荷浮绿:荷叶万片,荷花盛开,水面泛出绿波。 - 月照水珠明:月光洒在水面,水珠反射出明亮的光线。 - 一池星:池塘里的星星点点。 - 光透玻璃香蒂:透过玻璃看到荷花的花蕊,如同星星般闪烁。 - 梦入藕丝中戏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答出手法,然后分析效果,最后点明情感。 “昼永蝉声庭院”是说白天太长了,蝉鸣声不绝于耳。“人倦懒摇团扇”,是说人们懒得摇动团扇。“小景写潇湘”,是说用一个小小的画面来表现潇湘景色。“自生凉”,是说潇湘的风景让人感到清凉。“帘外蹴花双燕”是说帘外的两只燕子在蹴踏花枝。“帘下有人同见”,是说帘子下面的人是看到了这一幕的
【注释】 去岁:去年。银山塔、金山塔:在今江西上饶市,有著名的白象山,山上的塔为全国著名古塔之一,故址即今白象寺塔。屈指:扳着手指计算。泉江:江西信州(治今上饶)境内的一条江名。重阳:农历九月九日,为传统的“重阳节”。嘉客:客人。佳宾:贵宾。 【赏析】 这首词是作者于宋孝宗乾道五年(1169)九月三日登高之作。时值重阳节,作者与元择、茂叔同游白象山之巅,登上了金山塔,观赏美景
【解析】 1.“歌舞籍中第一”中的“籍”:这里指妓院的名册。 2.“尽娇痴”中的“尽”:极,最。 3.“昨夜华严阁下”“今夜海棠洞下”中的“华严”和“海棠”,分别指佛经《大乘华严经》和花名。 4.“多少别离情”中的“离别”是指女子被卖。 【答案】 ①丽华在歌舞艺妓中技艺高超,情感纯真,是人间第一。 ②昨夜她在华严阁,今宵又在海棠洞,她有多少离别之愁。 ③“离别”是指丽华被卖到皇宫,成为宫女。
【注释】 晴:天晴。烘香花睡:使花朵散发香气。烘,同“烘”,用火加热。 花艳:花的颜色艳丽。浮杯:把酒倒出后,酒杯里的液体像花瓣一样漂在水面上。 杨柳绿丝风:指柳枝被风吹得轻轻摇摆。柳丝,柳条。丝,细长而柔软的东西。 水溶溶:形容春雨绵绵,如烟似雾。水溶溶,即“水溶溶然”。 留恋芳丛深处:舍不得离开盛开的花朵丛中。恋(liàn),留恋。芳草,这里指盛开的花朵。 锦鞯(jiān):彩色织成的马鞍
【注释】 融融:柔和貌 花气:花香。这里指庭院里弥漫的花香。 红绣:红色丝织品,用来装饰帘子。 春知:春天知道。 行云:飘流不定的云。 恶销凝:怎么排遣这缠绵的离愁别绪?恶:怎么。 【赏析】 《昭君怨》是唐教坊曲名,属“中序大石调”,双调五十五字,上下片各四句三平韵或两仄韵。词牌名取自王昭君出塞之事。这首词写的是思妇怀念征人的心情,全篇写景叙事抒情并举,以情为纬线,把景物、事件贯穿其间,层层深入
夜雨剪残春韭,明日重斟别酒。 君去问曹瞒,好公安。 试看如今白发,却为中年离别。风雨正崔嵬,早归来。 赏析 1. 诗词原文 夜雨剪残春韭,明日重斟别酒。 君去问曹瞒,好公安。 试看如今白发,却为中年离别。 风雨正崔嵬,早归来。 2. 词语注释 - 夜雨剪残春韭:描述夜雨中,春韭被雨水剪得残缺不全。 - 明日重斟别酒:暗示即将到来的分别,明日再次举杯相庆。 - 君去问曹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