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应龙
【注释】 挽李文昌:李文昌为作者友人。 盛名:《史记·伯夷列传》载:“太史公曰:‘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此六人者,皆因穷困不得志,故发愤著书,各为一家。” 峥嵘:高耸。 曳履:古代官员在任内被免职后,常以“曳履”自比,表示辞官归田的意思。 帅垣:帅是主帅、长官的代称。帅垣指军营。
【注释】: 皇都:指皇宫。永:长,这里指时间。冰从太液融:冬去春来,池水解冻。太液,皇家的园林名。物物:处处。和风:温暖柔和的风。 【赏析】: 《皇帝閤春帖子》是一首咏物诗。首二句说:太阳向着皇都照耀,冰雪融化了。三、四两句说:温暖的阳光刚刚在正午时分出现,万物都在沐浴着和煦的春风。“青阳”指初春时节的太阳。“律”指律令,指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物物”指一切事物。“和风”指温暖的风
【注释】 皇帝閤春帖子:即“皇帝赐春帖”。皇帝在立春时所赐的春帖。 书方布:指写有吉祥话语的方形布,是古代帝王向臣下赐予的一种礼物。 阳春:指温暖的春天。 造物:指大自然或自然界。 【赏析】 这首诗描绘的是皇帝赐春帖的情景。诗中的“皇帝”是指唐玄宗李隆基,他在开元二十五年(737)二月,因感春意,诏翰林学士作《御制春帖子词》,并令刻于石碑上,以记其功德。此诗即是其中之一。全诗四句,语言朴实自然
注释: 馆中和赏桂诗:在宴会上应和赏桂之诗。 喜陪盛集:高兴的参与这场盛大的聚会。 拟赋新诗:准备写一首诗。 未敢先:不敢首先动笔。 忽拜清篇:突然得到一首清新雅致的诗。 真寡和:真是没有人回应。 难将拙语:难以写出笨拙的话语。 更争妍:更加努力地相互争美,形容争相斗艳。 枝头烂漫黄金粟:桂花树枝头金黄色的花朵繁多如粟粒般密集。 席上风流紫府仙:宴席上的气氛如同仙人一般飘逸。 凡骨岂容攀俊轨
挽节使少保 注释: - 节:指官职或职位 - 忠勤绍祖风:忠诚勤恳地继承和发扬祖先的风范 - 貂蝉七叶擅华宗:貂蝉,古代美女,代指权贵或贵族 - 版曹:指尚书省,古代政府的重要部门 - 羡利:贪财 - 巍迁秩:提升官位 - 强敌:指敌人 - 青琐闼:指朝廷内宫的门 - 皂囊封:指封官 - 龙旗虎节:指皇帝的旗帜和仪仗 - 蔡邕:东汉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 译文:
【诗词原文】: 凤池立碑纪事 阅尽衣冠盛事图,三魁同郡古来无。 词科得隽真鸿笔,仙籍联荣总钜儒。 此日姓名辉石刻,他年步武接天衢。 浯溪更把元勋勒,藉藉休声震八区。 【注释】: 1. 阅尽:经历,见识过。 2. 衣冠盛事:指官员的选拔和晋升等大事。 3. 三魁: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三个最高荣誉,即解试、会试、殿试第一名。 4. 同郡:在同一个地区或城市生活。 5. 词科:唐代的一种考试科目。 6
【注释】 丘壑:指隐居山林。窈窕:深幽,深邃。斗印:指官位。耀黄金:比喻地位显赫。几颁(bān):多次颁发。中扆:皇帝坐朝的屏风。行诏:诏书。元枢:宰相或丞相。丹诚:忠心。浮云出岫:比喻隐逸之志不移。苍生:百姓。望深:希望很高,期望很大。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赠给郑枢密的诗作。诗人在诗中以郑枢密为喻,表达了他辞官归隐的决心和对国家前途的忧虑。 首句“丘壑方将窈窕寻”
和闽帅(其一) 新凿南湖接海潮,油幢领客泛兰桡。 那知半夜雨声急,却放新晴物色饶。 尽日登临陪步武,高谈洒落挹风标。 阳春白雪真难和,泚笔惟书道路谣。 注释: 和:同“和”是唱和的意思,此处指作诗酬答。 新凿:重新修建的。 南湖:即南塘,在今福州西湖上。 油幢:指船的篷帆。 兰桡:指船上装饰成兰花形状的桨。 那知:谁知。 半夜:夜半时分。 雨声:雨声急促。 却:反而。 物色:景物。 陪步武
和邹守鹿鸣宴 贤守声名重泰山,肯将曲学误儒冠。 相期素节终身履,不道青云得路难。 多士联翩阊阖去,忠言凌厉雪霜寒。 朱轓指日归枫禁,廷策烦公具眼看。 注释: 贤守:贤明的太守。 泰山:比喻声名高远。这里用来形容邹守的声名很高。 曲学:迂腐无用的学问。 相期:相互期待。 素节:纯洁的节操。 青云:高远的天空。比喻仕途升迁。 得路:得到升官的途径。 联翩:连续不断的样子
【解析】 题干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这是一道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翻译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出答案,涉及到的诗句、意象、典故等要准确无误。此诗为五言律诗,全诗八句,每两句成一组,中间各组押韵(“新”“春”)。 【答案】 ①济济跄跄蔼缙绅:形容朝廷官员众多且整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