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琮
注释:官柳,即杨柳。野桥,指郊外的一座简易桥梁。飞絮,柳絮。扑马香,柳絮飘散时像马鬃一样拂在马身上,有一股香气。江雨欲来,即将下雨的意思。龙气黑,天空中云层密布,天色阴沉如墨。水风吹作十分凉,水风阵阵袭来,让人感到十分凉爽。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自然景物的小诗,诗人以简练的笔触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江南春景图。首句写景,数株官柳位于野桥旁边,春风吹过,柳絮纷纷飘落,像是给马儿披上了一层轻纱
注释:我家住在江南水竹村,听到鸟儿啼叫看到花儿凋落,就掩上门回到柴门旁。每年奔波忙碌东奔西走,何时才能让我坐定片刻? 赏析:这首诗写诗人在官场上的奔走劳累和思家之情。前两句点出地点、时间,交代了诗人的行踪;后两句则表达了自己内心的苦闷与无奈。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语言朴实自然,读来令人感动
【注释】 1. 忆远曲:忆别时之曲。 2. 露下花寒香不起:露湿的花朵寒冷,香气不扬。 3. 单罗轻薄如秋水:单罗是薄纱制成的衣裳,轻而透明。 4. 梧桐声定金铺关:金铺即铜铺,这里指古铜钱。梧桐叶声声入耳,犹如铜钱在敲打。 5. 长看对月青天闲:常常看着明亮的月亮和广阔的天空,感到悠闲自在。 6. 泪眼看春不知处:眼泪模糊了双眼,看不清春天的去向。 7. 杨花化作浮萍去:杨花飘散成浮萍随水而去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主题及情感的理解和分析。解答时,要读懂全诗的意思,然后结合重点句子理解作者的情感和思想内涵。 第一句:“风动蘋起”是说秋风拂动了水面上的荇藻,使它们纷纷扬扬地飘了起来。“蘋(pín)”是一种水生草本植物,这里代指荇藻。“苹起”是说荇藻在秋风中随风飘舞。 第二句:“云光在水”是说云彩倒映在水中,仿佛有一道道光彩在流动。“云光在水”,是说天上的水汽凝结成云
【注释】 小草在砌:指青苔。砌,台阶,墙边。 颜色常好:形容青苔的颜色总是那么鲜艳、鲜绿。 岂无严霜:难道没有严酷的霜冻?表示反诘。 先彼长栲(kǎ):指青苔生长在石缝里,而松树却能长得更高。 寄言青松:告诉青松。 斧斤自从:指砍伐它的人从不会来。 子不在山:指青松不在这里。 真节安庸:指真正的气节不会被平庸之人所玷污。 【赏析】 《感秋诗》是一首咏物抒怀诗,以青苔比人,借物喻志。
诗句注释及赏析: 1. “风起木非,菀焉者歇” - 注释与译文:风吹起了树木的叶子,使得原本茂盛的地方变得枯萎。 - 赏析:此句以风起为引子,暗示环境的变迁和生命的无常。通过“风起”和“木非”,形象地表达了自然景物的变化,而“菀焉者歇”则描绘了这种变化导致的植物生长停止的景象,寓意着事物的兴衰更替。 2. “故乡在念,何以视月” - 注释与译文:怀念故乡,却不知道如何仰望星空。 - 赏析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 第一句:“绿草回波漾青草”,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春日景象,绿草如茵,波光粼粼。 - 第二句:“鹧鸪声紧连枝老”,通过鹧鸪的叫声和枝条的苍老,营造出一种岁月流逝的氛围。 - 第三句:“苔阴欲上帘影低”,描写了庭院中苔藓的生长和窗帘的影子被遮挡的情景,增添了一份幽静和神秘感。 - 第四句:“鸟语催人天未晓”,描述了鸟儿的啼鸣声让人感到时间还早,但天色已经开始变亮。 -
云山阁 云山依旧接清秋,高阁荒榛怅旧游。 二十四桥何处所,西风吹尽白蘋洲。 注释解析: 1. 云山 - 指代诗人所在地的风景或自然景观。 2. 清秋 - 指秋天的气息或颜色,这里用来形容季节特征。 3. 高阁 - 描述一个建筑物的高大与宏伟。 4. 荒榛 - 描述草木丛生的景象,暗喻荒凉或无人问津。 5. 怅旧游 - 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哀愁。 6. 二十四桥 - 中国古桥名
【诗句释义】 1. 卷帘新月在帘钩:指诗人打开窗帘,看到一轮明月挂在窗帘的钩子上,给人一种宁静、温馨的感觉。 2. 花气同风过小楼:指花香随风穿过小楼,弥漫在空气中,让人感到舒适、愉悦。 3. 为忆昨宵灯下事:指诗人想起昨天夜晚在灯光下发生的事情,可能是与某人共度时光,也可能是回忆往事。 4. 不将红烛照梳头:指诗人决定不使用蜡烛照明,而是用其他方法照明,可能是因为觉得蜡烛的光线不够明亮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要求从“意象”“手法”“情感”三个角度分析赏析。“感旧”意为对旧时的怀念,是诗人的主观感受。 (1) 首句写景。“落叶”与“虫丝”,“窗”与“帘”都是物象,“挂”与“映”,是视觉上的错觉,“闲”字写出人的心态。 (2) 第二句话写怀旧之情。“还疑”二字写出了诗人在怀旧的同时,也不免产生了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