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台令
【解析】 此词写一位闺妇对丈夫的思念。上片起首三句,点出“红豆”二字,意谓相思情切,故以“瘦”字作结,表现了别后的消瘦。下片起首三句,描写相思时所见之景:月高星淡之夜,不见音信,只有鸿雁传书;筝声悠扬之际,只见飞鸿远去,只留下空寂的墙头。过片三句,由物及人,以“记得那回相见”收束全词,表达了深深的相思之情。 【答案】 红豆 、红豆(1)。红豆(2)。 知否?别来人瘦。 (3)。月明何处秦声。
【注释】三台令:词牌名。无语:指无言以对或默然无语。谢家诗里:借指谢灵运的诗中,有《登池上楼》诗句:“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绿云摇漾清流:形容水波荡漾如碧绿色的云彩。转忆闹红一艇:意谓在湖天幽景中,忽然想起那红船载欢游的情景。 【赏析】此为咏史词。首句“无语”,既写自己沉默寡言的性情,也表明此时此地,他无心与旁人交谈。“谢家诗里”一句,点明自己要吟咏的题材是谢灵运的诗。下片开头三句
【注释】三台令:词牌名。山北山南多雨:山的北面和南面,天气阴晦多雨。窗前窗后微寒:窗户内外都有点冷意。莺嫩新来唤柳,错将好梦衔残:黄莺刚来不久就唤醒了柳树,把美好的春梦全给吹破了。 【赏析】这是一首伤春词。词中写春之将尽,花已凋零,而梦中的美景也随风而去,令人惆怅不已。全词构思巧妙,意境深远。“山北山南”二句写春雨连绵,暗示春天将尽。“莺嫩新来唤柳”二句写黄莺在春天刚来到的时候就把柳树叫醒
《三台令·明月》是宋代词人晏几道的作品。此词以景语起,以景语结,写闺中女子的离愁别恨。全词情景交融,意境幽深。 诗词原文: 明月,明月,照得离人愁绝。更深影入空床,不道帷屏夜长。长夜,长夜,梦到庭花阴下。 注释: 1. 明月:明亮的月亮。这里用作象征,暗示女子对远行亲人的思念。 2. 离人:指离别之人。这里的“离人”特指远行者。 3. 愁绝:极度忧愁。 4. 影入空床:月光照在空床上
【解析】 “南浦”即指江南水乡,是古代文人骚客经常吟咏的题材,多用以表现离别之情。“翠鬟”指女子的发式,此处借指女子。“离人”指离别之人。“当时”指过去,“依旧”,依然。“高楼”指临江楼台,这里指离别之地。“伤心”,悲伤、痛苦。“双泪”指眼泪。全诗的意思是:江南的水乡,你在哪里?当初与你携手在高楼,如今依旧楼前有流水。流水潺潺,其中流着两行悲泪,让人感到心酸。此词为伤别之作。 【答案】 南浦
【注释】 三台令:词牌名。春色:即《春色曲》,乐府旧题。青门紫陌:指洛阳城郊的青草和道路,借指游赏之地。日斜:太阳快要落山了。柳暗花嫣:柳树阴翳,花朵含羞,形容春天的景色。嫣:鲜艳、美丽。谁家少年:指哪个家的少年。年少:年轻。行乐直须及早:趁着年轻及时行乐。 【赏析】 《三台令·春色》是北宋文学家苏东坡创作的一首词。此词以“春色”为主题,抒发作者对青春年华流逝的感慨和无奈之情。全词语言优美
山北山南多雨,窗前窗后微寒。 莺嫩新来唤柳,错将好梦衔残。
南浦,南浦,翠鬟离人何处?当时携手高楼,依旧楼前水流。流水,流水,中有伤心双泪。
《三台令》是唐代诗人李煜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 李煜是南唐最后一位国君,也是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词人。他的词作以其婉约、深沉而著称,在五代十国时期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李煜的诗词多抒发个人情感与对时政的感慨,尤其是他的晚期作品,如《三台令》等,更是表达了他对国家兴衰和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
春色,春色,依旧青门紫陌。日斜柳暗花嫣,醉卧谁家少年。年少,年少,行乐直须及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