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汝腾
这首诗是一首七言绝句,作者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情感表达,展现了魏安石的生活状态和他的内心世界。下面是逐句翻译、注释和赏析: 1. 弹铗归欤何太速,扪腹掀髯饱薯粥。(译文) - "弹铗"是古代一种乐器,这里用来比喻魏安石的行为举止有些急切。 - "归欤"意为回家,这里可能指回到故乡的意思。 - "何太速"是疑问词,表示为什么如此匆忙。 - "扪腹掀髯"形容魏安石吃饭的样子,好像在摸肚子,掀胡须
【注释】 致政:告老还乡,辞官归家。徐光禄:指徐凝。易跻:升迁。廿四中书考:唐制,中书省置吏二十人,以备宰相顾问,谓之中书舍人或中书舍人院。 聚:聚集,指学生众多。三千听讲生:指徐凝的三千门生弟子。 入侍亲庭为一笑:入侍亲庭,指入朝拜见皇帝。亲庭,皇宫。 方瞳弘景转精神:指徐凝方寸之间能容纳宏大景象。弘景,宽广的视野。 【赏析】 这首诗是徐凝在辞官归家后写给徐光禄的。徐凝(820-903)
【注释】 且看:暂且。扁舟:小船。却绝:断绝。红尘:人世,尘网。分:离别。 【赏析】 《代赠》是一首题画之作。诗人在欣赏完孟郊送仲久之诗后,便挥毫写下了这二首绝句。第一首,“且看青山覆白云,悠悠世事谩知闻”,以青山、白云作比喻,说明世间万事如过眼烟云,不必为它所动心。第二首,“扁舟却绝长江去,回首红尘路欲分”,诗人乘着扁舟驶向远方,告别了红尘俗世,与尘世完全隔绝。 此诗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
【解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是作者为渔庄的烟雨景致而作。全诗意境幽远,含蓄蕴藉。“列子御风旬五日”一句,写渔庄主人驾着风船在海上飘行了十五天,“称寿八千秋”,指渔庄主已活了八百岁了。“归欤”二字点出诗人对这位老人的敬慕之情。接下来两句,诗人描绘出一幅烟雨蒙蒙、风景宜人的渔庄画面,并借《楚辞·渔父》中的典故,劝慰渔庄主人多保重。 【答案】 列子乘风十日九日,乘风而行,可以一日千里,故有“旬日”
【注释】 ①姜山:作者的表弟。嗣师:即嗣德,字德嗣,号嗣师,北宋时人。②扁舟:小木船。朝:早晨。暮:傍晚。③莫教:不要让我。④老圃:年迈的人。 【赏析】 这是一首寄诗给表弟嗣师的作品。诗的前两句是说自己现在居住的地方离城很近,在湖边有十里的长堤,每天清晨去,傍晚就返回了。后两句则表达了自己对嗣师的思念之情。“莫教老圃翻锄尽”,意思是不要让老圃翻土种庄稼;“留我他年葬骨山”,意思是等我百年以后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目,需要通晓全诗大意,结合诗句的意思进行赏析。答题时要注意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作者的思想感情、诗歌的语言、结构、手法等。 “闻说”两句:听说你在柯山辩论是非,辨论起来何妨不要失欢。 “景仁”一句:你与王安国一样有才华,中和亭的问答,我读了几遍。景仁是王安石的字,安国是司马光的字,他们同为宋代的名臣,二人都有文采,在《宋史》中有传。 这两句的意思是
【注释】 1. 送陈善世:送别陈善世。 2. 抱琴几宿滞秦溪:抱着琴,整夜滞留在秦溪。秦溪即秦淮河。 3. 多谢常丞寄近诗:谢谢你,常丞,寄给我近作的诗。常丞指唐代诗人常建,字号不详。 4. 细咀绝无烟火气:仔细品味,绝无烟火气味。 5. 其人可与溯濂伊:这个人可以和颜渊相比拟。颜渊是孔子弟子之一,名回,字子渊。他品德高洁,学问渊博。“溯濂”指学习,“伊”指颜渊,这里用来形容陈善世学问深厚。
【注释】太极成:指元朝建立。争今几年:元朝建立后,经过几年的战争,才平定了天下。濂翁:郑宜中字子渊,号濂翁,南宋人。《宋史》称其:“有文名,尤工词。”先得:首先获得。同然:一致同意。经行:行走。墨、朋侪:都是朋友的代称,这里泛指文章。 【赏析】这首诗是作者郑宜中对元朝统一中国表示祝贺而作。全诗以议论开篇,直抒胸臆,点明主旨。中间四句则运用典故和比喻等艺术手法
注释:不必远道去寻访名师,只要恭敬地研究其渊源,就可以细细推敲。归路在瑞安时,遇到二戴,他们多次为我述说相思之情。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送别友人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其思念的强烈感受。诗中“不须远远苦求师”一句,表现了诗人对学问的渴望和对老师的尊重之情。而“恭敬渊源可细推”则表明了诗人在求学过程中的谦逊和认真态度。最后两句“归路瑞安逢二戴
注释:你担心夏天炎热,很少来问我学习的事情,但我袖中的妙语却能与你的周图相互印证。知道你比侯芭学得更深,我却觉得自己没有雄才伟略,只能继续走自己的道路。 赏析:这首词是作者对友人郑宜中的一种勉励和自谦。词人在首句就写自己因为怕热而少去拜访郑宜中;第二句则以“袖”喻书,言其虽多,但所存不多,且有“妙语”,故可与友人相契;第三句写自己年老,志气已衰,不如朋友有雄心壮志;第四句写自己虽无雄才大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