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崇鉘
寻真夕对 春云弄月黄金丝,春山草木皆仙姿。 松根对坐日西夕,群峰当前列青壁。 铿铿虚壑含古音,静听宛是商山吟。 洞石微开月当户,剪水弦冰心手语。 注释: 1. 春云弄月黄金丝:春天的云彩如同金色的丝带般轻柔。 2. 春山草木皆仙姿:春天的山景和草木都展现出超凡脱俗的美。 3. 松根对坐日西夕:在松树下坐着,面对夕阳西下的景象。 4. 群峰当前列青壁:眼前的山峰如同排列着青翠的屏障。 5.
【注释】 大孤: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境内,为庐山主峰之一。溶溶:水流缓缓流淌的样子。决眼青:指江水冲破峡口奔流而出,水势浩大,波涛汹涌。小孤:位于江西省湖口县境内,是鄱阳湖中唯一的一座岛屿,形如一只小船。冥冥:形容天色昏暗不明。壖(ruán):同“缘”,边沿。萧椮(xiāo zhǔ)朔风起:形容寒风凛冽吹拂芦苇丛生之处,萧瑟凄凉。佳人:美好而贤德的女子。遥相望:远远地相互观望。羽翼:指鸟的翅膀
【解析】 这是一首乐府诗,是《相和歌辞》旧题。全诗八句,四韵。首句写桃花盛开的景色,二、三两句写桃花的娇媚,四、五两句写蝴蝶与游鱼在花下嬉戏,六句写鱼儿在清澈的溪水中自由自在地游泳,最后两句写时光的飞逝,诗人以观照自然景物来表达自己内心情感。 【答案】 译文:春风拂面,桃花盛开,花朵在阳光照射下光彩夺目,映照着春日里茂密的树林。你看那桃花,红得像霞光一样美丽动人 ,又似美女妩媚娇艳,让人陶醉不已
【注释】 往体:指《诗经·小雅》中的一篇。 积雪久不解:指冬天大雪封门,很久都不融化。 希世珍:指稀世难得的珍宝。 志士缊袍间:指有志之士身着破棉袍,处境艰难。 苦心终不伸:指有志之士虽努力,但未能施展抱负。 安得白日光:指何时才能得到阳光,使困境得以解脱。 能照清夜颦:指何时才能照亮黑夜,使人心情舒畅。 【赏析】 此诗以雪喻人生,抒发了诗人在艰难困境中所受的煎熬和追求光明、实现理想的愿望
杂兴·潮平烟敛月明高 潮平烟敛月明高,霁宇涵空见羽毛。 我自无能君了了,樯杆独倚调离骚。 诗句释义 潮平烟敛月明高 - 潮平:指海边潮水涨得平稳,没有大浪。 - 烟敛:形容月亮升起时云彩被月光映照得逐渐消散。 - 月明高:说明月亮非常明亮,照亮了整个天空。 霁宇涵空见羽毛 - 霁宇:指晴朗的天气,天空放晴。 - 涵空:指天空中的云朵被阳光照射形成美丽的光影效果。 - 见羽毛
以下是对赵崇鉘的《壮节亭二松》的逐句释义、译文及赏析: 1. 壮节亭前野碧滋 - 释义:壮节亭前,草木繁盛,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 译文:在壮节亭前,野性的绿色植被茂盛生长,仿佛给亭子增添了一抹自然的绿意。 - 赏析:这句诗描绘了壮节亭前的自然环境,展现了一种生机盎然、自然和谐的氛围。诗人通过“野碧滋”这一意象,表达了对这片土地深深的眷恋和赞美之情。 2. 髯龙飞去忽经时 - 释义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自然美景和人生哲理的诗。下面是逐句释义: 诗句: 1. 丫头岩 - 描述一座名为“丫头岩”的岩石,可能是由于其形态或颜色与年轻女子的形象相似。 2. 烟雨斑斓石藓春 - 描绘了烟雨蒙蒙中,石头上的苔藓随着春天的到来而显得五彩斑斓的景象。 3. 坠云谁梦宝花颦 - 这句话表达了一种诗意的浪漫想象,将云雾比作梦中的宝物,而花儿(可能是指某种美丽的花朵)似乎在为这宝物颦眉(皱眉)。
瓮天 不见瓮天人,但见石上字。 谁能负瓮去,夺我寥天思。 瓮破奚有馀,瓮在奚不足。 吟作瓮天辞,摩挲石苔绿。 注释: - 瓮天:这里指一种境界或者理想中的世界,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的精神世界,或者是一种超脱世俗的境界。 - 不见瓮天人:意思是说没有人能够达到那种境界,也就是没有谁能超越世俗,进入那个理想的世界。 - 但见石上字:意思是说只有石头上的字迹能代表那个境界,其他的一切都无法代表。 -
月岩 玉丹仙蜕驭飞翰,便作琉璃世界看。 大地山河浑忘却,谩依桂树舞青鸾。 注释: 1. 玉丹:指神仙的丹药,也指修炼成仙的人。 2. 仙蜕(tuì):神异的蜕皮,指神仙之躯已化为仙体,不再受凡胎所限。 3. 飞翰(hàn):指仙人驾驭的白鹤或仙马等飞行之物。 4. 琉璃世界:指仙境中的世界,色彩艳丽、晶莹剔透。 5. 大河山岳:指地球上的山川河流。 6. 忘却:忘记。 7. 青鸾(luán)
【注释】 杂兴:闲适自得的诗歌。日日西风坐石苔,手扪苍壁倚云开。形容人悠然自得的样子。却来平地观空色,不信碧虚天际来。比喻人对自然现象产生怀疑,不相信天上有白云飘动。 【赏析】 《杂兴》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作品。这首诗描写了王维在山水间游赏时的情景,体现了作者悠然自得、超然物外的人生态度。 首句“日日西风坐石苔”,描绘了诗人每日坐在石苔上欣赏西风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