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才邵
乱兵如穴蚁,攘攘欲何逃。 肆毒空摇虿,支倾已断鳌。 上方尘不染,北极势元高。 佩犊知难久,纷纷已卖刀。 译文: 混乱的军队就像洞穴中的蚂蚁,到处都是,想要逃跑却无处可去。他们用尽了所有的毒计,却如同挥舞着蝎子和蛇一般,试图撼动那些坚固无比的塔楼。然而,这些塔楼依然屹立不倒,犹如北斗七星般高耸入云。 在这片混乱之中,人们开始反思,追求真理的道路是如此艰难和漫长
诗句释义 1 已闻舟楫具:已经听说船只和其他航行工具都准备好了。 - 注解:指准备工作已经完成,准备出发。 2. 那得苦留君:怎么能够苦苦地挽留你? - 注解:表达了对即将离别的不舍和对友人的留恋之情。 3. 雨过霜风急:雨停后,霜降时节的寒风急促起来。 - 注解:描绘了秋末冬初的天气变化,给人一种寒冷的感觉。 4. 帆飞雪浪分:船帆在狂风中飞扬,波浪被分成两半。 - 注解:形容海上的风浪很大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所作,表达了诗人对端上人的赞赏和对人生哲理的理解。 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1. 传得无声曲,有时弹向人。 - "传得无声曲":这里可能是指端上人的音乐作品没有传播开来,没有被广泛知晓。 - "有时弹向人":端上人有时会演奏音乐,但并不是经常。 2. 雪峰年老大,风穴语尖新。 - "雪峰":这里的雪峰可能是指高山或者是比喻端上人的年纪或地位。 - "年老大"
【注释】 1、“真际”:指佛家所讲的真谛。 2、“净名”:即“僧肇”,南北朝时期佛教学者,主张“顿悟”。 3、“穷通”“生死”:佛教术语。指人世间的一切事物和现象。 4、“无先后”:佛教用语,指修行成佛没有早晚之限。 5、“同参”:与僧人一同修学、讨论佛法。 6、“悲伤”:佛家语,指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7、“原情”:《大乘起信论》中说:“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但以妄想覆蔽,不见自性,故有迷惑。”
注释: 1. 英髦喜汇征:英俊的年轻人喜欢集结在一起进行考试。 2. 奇文逢藻鉴:奇特的文章遇到赏识的考官。 3. 时辈仰高名:当时的同辈人仰慕他的名声。 4. 仕路因腾踏:仕途因为升迁而变得繁忙。 5. 声华久隐訇:声望和才华长时间隐藏在山中。 6. 方观终远业,埋玉恨难平:现在看到自己的远大事业,却遗憾自己不能实现。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对朋友戴彦诚通判的赞美之词。从初辟桥门日,到终观远业
【注释】 挽:挽留。 江司户:指诗人的友人。 场屋声名旧:指在科举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名声大噪。 林泉兴味长:意指隐居在山林之中,享受着清幽宁静的生活。 青衫归里闬(hàn):穿着青色官服回到自己的家乡。里闬,乡间、农村。 白首傲羲皇:意指到了晚年依然保持高尚的品格和志向。羲皇,传说中的上古时代的帝王伏羲氏和女娲氏。 鹤静终轻矫,兰销委暗芳:形容人到老了仍然保持着优雅的姿态和高尚的品格。
诗句释义: 1. 滋兰事修洁,佩服何陆离。 - 这句诗描述了一种对兰花养护的细致和认真。"滋兰事"指的是培育兰花的活动,"修洁"意味着精心打理、保持其清洁与健康。"佩服"可能是指赞赏或钦佩这种细致的养护方法,而"何陆离"可能是用来形容这种养护方式的效果非常好,使兰花看起来格外美丽。 2. 谁为风霜惨,轻同萧艾萎。 -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恶劣天气(如风霜)对植物(这里特指兰花)的影响感到担忧
诗句释义 1. 阴晴无远近,独有此宵看。 - 注释:无论天气如何变化,无论距离有多远,今夜的月色是最引人注目的。 - 赏析:诗人表达了对月亮的深深喜爱,即使在变幻莫测的天气中,他/她依然专注于这轮明月,体现了对自然美景的高度赞赏和情感投入。 2. 写尽山河影,想添蟾兔寒。 - 注释:月亮的光辉仿佛将山峦的影子都映照出来,同时在寒冷的夜晚,想象着那如玉兔般皎洁的月亮增添了一份寒意。 -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游山寺诗”,要求是逐句释义并赏析。然后结合具体诗句内容,分析诗歌的意境、情感,最后进行概括。 【答案】 译文:①山峰环绕着古老寺院。②松树和桂树发出幽香。③斜阳的余光映照着烟雾缭绕的寺院。④空旷庭院中花影很长。⑤寻找云雾在长满苔藓的小路上行走,打水声惊动了溪流。⑥喜欢住在山间小房,闲时聆听寺庙晚钟。 赏析
春日郊居四首 第一首: 地僻春还到, 门闲性自便。 风回香缕转, 日透隙光圆。 注释:春天的景色再次出现,我独自住在偏僻的郊外,心情舒畅自在。微风吹过,香炉中的烟雾随风飘动;阳光透过窗户的缝隙,洒在室内,形成圆形的光斑。 赏析:此诗描绘了诗人在春日郊外居住的惬意生活,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致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对生活的满足。 第二首: 曲沼波初凸, 繁花晓欲蔫。 谁能学工部, 直得为春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