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深
【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诗歌的赏析,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来分析。 “登普济寺慈氏阁”中“登”字,写出诗人登临楼顶所见之景——普济寺;“慈氏阁”是普济寺内最高的建筑,为佛教密宗的修行场所,故此处应为作者登上了普济寺的最高点。首句写登楼所见的景物,第二句写诗人登临楼顶所见之景,第三句写诗人登顶后的所感,第四句写诗人对佛界高远的认识。“柔远楼中俯市嚣,万家蚁聚汩尘劳。”诗人站在高处向下看
第一句“莲未开时香在叶”,注释:莲花还未开放时,它的香味就从叶子中散发出来。 第二句“他花纵好叶无香”,注释:其他的花朵虽然美丽,但它们没有莲花的香气。 第三句“制衣未入骚人手”,注释:如果衣服还没有被制作出来,那么它就不会进入诗人的手。这里的“骚手”指的是诗人。 第四句“象鼻何妨吸酒光”,注释:即使象鼻可以吸收酒的光泽,也没关系。这里的“象鼻”指的是象鼻草
这首诗的译文如下: 绣屏上的花朵,一定是因为害羞才在晨曦中绽放,花枝环绕的地方,密布着缠绕的花瓣。 柳线和草针巧妙地藏在花朵里,不要把它当作普通的市井之物看待。 注释: - 定是司花:指的是绣屏上盛开的花。司花,掌管花卉之神。 - 怯晓寒:害羞地害怕寒冷。 - 花枝围处:指花朵环绕的地方。 - 密萦蟠:形容花朵围绕的样子。 - 草针柳线:指绣制花朵的工具,如草编的针和柳条等。 - 真巧
注释:江边寒风萧瑟,暮色朦胧,水波荡漾着明霞。雁阵在曲折的斜行中飞过沙滩。曾经在潇湘的船篷下见过它们,还怀疑今夜它们会栖息在芦苇中。 赏析:诗人笔下的平沙落雁,不仅写出了秋天江边的景象,也写出了雁群在秋日黄昏时飞行的情形。雁群在夕阳下飞翔,仿佛是一幅流动的画卷,给整个场景增添了一种动感。雁阵经过沙滩,留下了一串足迹,这似乎在暗示着雁群的迁徙。 这首诗以平沙落雁为题,描绘了一幅秋日江边的画面
诗句: 日月车双毂,功名黍一炊。 达人观物化,万事本儿嬉。 浊酒聊浇舌,闲愁莫上眉。 刘伶多事在,荷锸竟何之。 注释: 1. 日月车双毂:比喻时间的流逝,日月如同车轮般转动。双毂则形象地描绘了时间的双重性,即日夜不停地向前运行。 2. 功名黍一炊:这里用“一炊”比喻短暂的功名利禄,与“三春晖”(指春天的美景)相对比,暗示功名如过眼云烟,转瞬即逝。 3. 达人观物化:指那些能够洞察世事
【注释】 岳麓:指湖南长沙的岳麓山。 一樽酒:即一杯酒,指饯别之酒。 湘江:指湖南省境内的湘江。 万里秋:指湘江之水远流万里,已至秋日。 匆匆:形容时间过得很快。 冉冉:慢慢地、渐渐地。 还肯:还是愿意。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送别友人饶司理述古时所作。 首联“岳麓一樽酒,湘江万里秋”,诗人在岳麓山下设宴饯别,席间举杯向对方致意,希望他一路顺风,并表示自己十分珍视这次相聚的机会
【注释】 知:了解,知道。烹鱼始认名:烹鱼时才知道鱼的名字。 报公:指给公家报告消息,即向官府告密。勤有子:勤奋地为官府工作,有儿子。 似我懒无甥:像我这样懒惰的人就没有外甥。 何日亲相见:什么时候能亲自见面呢? 因风且寄声:乘着风传个口信。 泥金:用金色涂在纸上,用以写经书。闻喜处:佛经中有“闻喜”之说,此处当指寺院。樽酒:酒杯。欲同倾:想一起喝酒。 【赏析】 这首诗是贺陈仲思向官府投献的诗。
【注释】 宜春:即指宜春江,在今江西修水县。解缆:解开船只的缆绳准备启航。江迥:形容宜春江两岸山峦回环。晨光独早:早上的阳光照得格外早。放船东下:指乘船顺流而下。兴悠哉:心情舒畅愉悦。袅袅:柔美的样子。携将去:随风而去。细雨冥冥:蒙蒙细雨,看不见天色。看得来:可以看得见。 【赏析】 《宜春解缆》是北宋诗人黄庭坚的作品。此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宜春江景色图。首联写清晨江面之景;颔联写西风与细雨相伴
注释:据说仙女织女巧手能织出一条天桥,银河的水练在空中飞舞。长风吹下三千尺的云梯时,我害怕麻姑要穿上它去乘仙了。 赏析:此诗以“飞练”为题,借写天河上的云桥,抒发诗人对仙境的向往之情。前两句写云桥的来历和美丽,后两句写云桥之高,用麻姑来比拟云桥,表达自己对仙境的渴望。全诗句句写景,却句句抒情,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和追求之情
赋何仲敏小蓬瀛 特地去人远,绕亭教水环。 眼前今有此,海上更无山。 风月随时好,琴书尽日闲。 方今重文馆,勿久恋人间。 译文及注释如下: 《赋何仲敏小蓬瀛》是宋代文学家苏轼所创作的一首七言诗。这首诗通过对小蓬瀛的描写,表达了对自然和宁静生活的向往。 首联“特地去人远,绕亭教水环”,描述了诗人特意远离尘世喧嚣,来到小蓬瀛这个地方,欣赏周围的景色。这里的“特地”表示诗人有目的性地来到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