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粲
【解析】 题干中要求“赏析”,是诗歌鉴赏题型。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内容,从题材、主题、内容、结构等几方面分析作答。本诗首句“怪得诗情减一分”一句为全诗关键。诗人以“怪”字开篇,表明对友人的期待和关切。第二句“知君为学有新闻”写诗人对友人学习成果的惊讶和欣喜之情。第三句承二句而来,进一步描绘诗人对友人的赞赏。最后两句,诗人用“独自”一词,表明自己与友人不同,他只能“对白云”饮酒
【注释】 ①定王台: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南。②吟思:作诗的思绪。③白玉:这里指雪花,用“玉”来形容其白。④惆怅:悲伤,忧愁。长安:古都城名,在今陕西省西安市。⑤风雪里:比喻艰难困苦的环境里。⑥凭栏:靠在栏杆上。⑦怅望:望着远方,这里指思念长安。 【赏析】 此为咏雪诗。全篇以咏雪起兴,抒发对故都长安的怀念之情。首句写诗人独自登临定王台观雪,以“独”字领起,烘托出孤高、清远的情调
【注释】 孤松风下弦秋清,湘江湛湛湘山青。:琴声如孤松之弦,秋天的江水清澈透明。 一声吹入天冥冥,何处白鹤飞来听。:琴声高亢,直冲九霄云外,哪里有白鹤飞来聆听这美妙的琴声?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琴曲名《风入松》,描绘了一幅高山流水的画面,以孤松、秋清、湘江、白鹤等意象展现了一幅高山流水的画卷。全诗以“琴”为题,描绘了琴声悠扬,如同秋风拂过松林,又如同湘江之水清澈透明,令人心旷神怡
【解析】 此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鉴赏诗歌要从内容、主题和艺术手法等方面去把握,从思想情感、手法运用上入手,做到分析具体、全面,要善于寻找诗歌中的主要元素。此诗是一首送别之作,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不舍及对未来重逢的期盼。 上句“上饶界首伤曾殊”中的“上饶”指的是地名;“界首”是指分界处,此处指离别之地;“伤”字表明了诗人的情感;“曾殊”指的是过去。 下句“故人曾此赋梅诗”
【注释】 宿泽心:在沼泽地停留。 孤棹背乡关,几度麻姑梦:指远离家乡在外漂泊,像《神仙传》中的麻姑一样,常常梦见自己乘船来到一个洞府(即仙境)。 不知何处是仙家:不知道这仙境究竟在什么地方。 石间松荫水潺潺:指那山涧旁,有石头的地方长满了青松。 【赏析】 这首小诗写诗人在异域他乡的所见所感以及自己的思归之情。首句点明诗人身在异地,远离故乡,孤独无依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钩”“愁”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 【答案】 报道梅边雪未休(“报道”不要写成“报到”,这是易错字) 披衣晨起上帘钩(“晨”、“钩”容易写错) 孤根清健元如许(“孤”、“健”容易写错)
子陵滩 西风吹雨暮江寒,想见当年独把竿。 不是君王思故旧,何人知有子陵滩。 注释翻译: 子陵滩:东汉古迹,因高士严子陵隐居于此而得名。 西风吹雨暮江寒:傍晚时分,西风吹过,细雨纷纷,江水寒冷。 想见当年独把竿:想象着当年严子陵一个人站在江边,手持长竿。 不是君王思故旧:不是光武帝刘秀思念故臣。 何人知有子陵滩:又有谁能知道这个地方就是严子陵的隐居之地?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史怀古诗
诗句解析: 1. 子陵滩 - 指的是汉末隐士严光,他在东汉初年曾担任过太守职务,后归隐到桐庐(现在的杭州市富阳区)的子陵山上,因此得名。 2. 一榻从容话岁寒 - “一榻”指床或卧具,“从容”指不慌不忙,轻松自在的样子。这句话描述的是严光与友人悠闲地谈论着岁寒时节的寒冷。 3. 相忘共作布衣看 - “相忘”表示彼此忘却身份高低,共同作为平民生活。“布衣”是古代平民的服饰,这里指普通百姓
【注释】 慈湖:今称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又名南湖。 戏笔:随意作画。偶然:不经意间。 造化:自然。 锱铢(zīchú):极小的数量词。古代以一铢当十分之一克,两铢为一分。这里指微不足道。 茂叔:苏轼的字。 庭前:庭院里。 风烟:山水云雾。 无:没有。 【赏析】 这是一首赞美竹子的高洁品质的绝句。全诗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地描绘了作者对墨竹独特风格的喜爱与赞赏。 第一句“戏笔偶然成此耳”
注释: 1. 兵火后还里:战争过后回到故乡。 2. 十载青山几战尘:十年间,家乡的青山被硝烟覆盖了多少次。 3. 还家何处访情亲:在家乡找谁去看望亲人呢? 4. 儿时巷陌今难认:小时候熟悉的巷子和小路都变得陌生了。 5. 却问新移来住人:却要询问那些刚刚迁入这里的人。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战争结束后回到家乡,面对家乡的变化感到感慨和迷茫,于是写下了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