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元净
物外老馀生,泉发幽岩里。 自可给瓶盂,不羡沧溟水。 诗句注释与赏析: 1. 物外老馀生:“物外”指的是世间之外,超脱于世俗的物欲之外。在这里,“老馀生”则意味着诗人已经超越了对名利的贪求,达到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宁静和自在。 2. 泉发幽岩里:描述了泉水在幽深的岩石中自然涌出的景象。这里的“幽岩”指那些隐蔽、人迹罕至的山岩,而“泉发”则强调了自然界中水的流动与活力。 3. 自可给瓶盂
以下是这首诗的逐句翻译和注释,同时附上赏析: 1. 第一句:“忆昔毗耶老,杜口有谁听。” - 注释:回想起昔日毗耶老僧,没有人倾听他的教诲。 - 赏析: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那位高僧的怀念,同时也反映了过去僧人的孤寂生活。 2. 第二句:“还闻寂寞里,其辩过雷霆。” - 注释:我还在寂静中听闻他的辩才胜过雷霆。 - 赏析:这句诗描绘了那位老僧辩才出众,言辞犀利,甚至能超过自然现象中的雷声。 3
【注释】 萨埵:梵语的音译,意为“大”,此处借指山高。嵓:山势高险之处。 【赏析】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诗人描绘了一幅奇峰突兀、巍峨壮观的山峰图卷,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首二句写景,巨石如掌平,兀然半青嶂。诗人用简洁的语言勾勒出山峰的雄浑气势,让人仿佛置身于那峻岭之巅,感受到大自然的壮美与神奇。 三、四句抒情。钦哉昔道人,饲虎兹嵓上。这两句诗人抒发自己对古人的敬仰之情。古人曾在此山修炼
【注释】: 照阁:在杭州天竺寺,有楼名“照阁”。 龙井十题其八 照阁:此诗是作者对西湖十景之一——钱塘湖月的赞美之作。 高峰御皎月,深壑泻飞湍: 高峰:指山之最高处。 御:面对 皎月:明亮洁白的月亮。 深壑:深深的山谷。 泻飞湍:飞流直下的急流。 译文: 在杭州天竺寺有一座楼叫做“照阁”, 高峰面对皎洁的月亮,深深的山谷中飞流直下的急流, 谁来白云里,与汝凭栏看。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范成大的《龙井十题》之一。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 1. 虚亭乱石间,中有潜虬府。(译文)在亭子周围散落着乱石,亭子里隐藏着一条潜藏的蛟龙。 2. 澄湛源莫穷,旱岁为灵雨。(译文)清澈见底的泉水源源不断,旱年时它就成了神灵降雨的地方。 3. 空明无迹人常到,高洁有余风更清。(译文)亭子空旷明亮,无人到访,但高洁的气质让风更加清新。 4. 诗僧来此得佳境,画师到此生妙趣
龙井十题其四 潮音堂真说无所示,真听无所闻。 海潮山外过,妙响入深云。 注释:真正地讲没有可显现的东西,真正地听也听不到什么声音。大海的潮汐声从山外穿过,美妙的声音仿佛进入了深深的云端里。 赏析:此诗是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赞美之作(据《西湖游览志》卷三)。“潮音”指西湖之潮,亦泛指湖中水声。首句写诗人听到的是一种空灵而深远的声响,它不依赖于任何物质形态的存在,而是飘荡在虚空之中,无法被看见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久仰真风扬四海,今朝邂逅欲生莲。 - 译文:长久仰慕你的高洁风范,如同春风般洋溢四海;今日偶然相遇,仿佛看到了盛开的莲花。 - 注释: “久仰”表示长期敬仰,“真风”指真正的品格或行为,“扬四海”意味着影响力广泛。“邂逅”即偶然相见,“欲生莲”比喻对方如莲花般纯洁美好。 2. 法灯晃耀皆蒙照,佛印灵玄孰可传。 - 译文:佛法的光芒照耀众生,谁又能领悟其中的玄妙?
【注释】: 龙井十题 其三 归隐桥 谢讲竺峰寺,归隐新此桥。院幽结林表,身老寄烟霄。 谢讲,即谢灵运,东晋时期的诗人,以山水诗著称。这首诗是他在浙江的龙井题写的。龙井茶名满天下,与陆羽的《茶经》相提并论,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 【赏析】: 这首诗是谢灵运游览浙江龙井后所写。诗中描绘了谢灵运在龙井游历时所见的自然景色及自己的感受。 “谢讲竺峰寺,归隐新此桥。”首句点明诗人的身份和此行的目的
【注释】 篁岭:在浙江省龙井茶区。篁岭上多古树,风篁岭即以之为名。修岭:高大的山岭。挺节:刚正不阿的性格。含虚心:谦虚。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游览浙江龙井茶区时写的一首七绝诗。首句写篁岭之高峻,“风篁荫修岭”一句点明篁岭之名由来;次句写篁岭之高峻,“挺节含虚心”一句赞美其刚直不阿的品格。第三句写游人对篁岭的向往,最后两句是作者对游人的劝诫。全诗语言简炼,意境优美
脱下娘生裤,还归不动尊。 万缘具顿罢,一路涅槃门。 大海波澜息,青天绝点云。 披毛同异类,无刹不分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