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篁荫修岭,挺节含虚心。
悠悠往还客,孰不聆清音。
【注释】
篁岭:在浙江省龙井茶区。篁岭上多古树,风篁岭即以之为名。修岭:高大的山岭。挺节:刚正不阿的性格。含虚心:谦虚。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游览浙江龙井茶区时写的一首七绝诗。首句写篁岭之高峻,“风篁荫修岭”一句点明篁岭之名由来;次句写篁岭之高峻,“挺节含虚心”一句赞美其刚直不阿的品格。第三句写游人对篁岭的向往,最后两句是作者对游人的劝诫。全诗语言简炼,意境优美,表达了作者对美好事物追求和向往之情。
风篁荫修岭,挺节含虚心。
悠悠往还客,孰不聆清音。
【注释】
篁岭:在浙江省龙井茶区。篁岭上多古树,风篁岭即以之为名。修岭:高大的山岭。挺节:刚正不阿的性格。含虚心:谦虚。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游览浙江龙井茶区时写的一首七绝诗。首句写篁岭之高峻,“风篁荫修岭”一句点明篁岭之名由来;次句写篁岭之高峻,“挺节含虚心”一句赞美其刚直不阿的品格。第三句写游人对篁岭的向往,最后两句是作者对游人的劝诫。全诗语言简炼,意境优美,表达了作者对美好事物追求和向往之情。
【注释】: 1. 脱下娘生裤,还归不动尊:脱下娘生裤(指婴儿),还归不动尊(指婴儿)。 2. 万缘具顿罢:一切缘分都一下子结束了。 3. 一路涅槃门:通向涅槃的道路。 4. 大海波澜息:大海的波浪平息了。 5. 青天绝点云:天空中没有一点云。 6. 披毛同异类:披着毛发的生物和不同类的动物。 7. 无刹不分身:没有刹那的时间。 【赏析】: 这首诗写一牛在山路上行走
【注释】 混沌不分处,三缘未合时:三缘,指佛、法、僧。“混沌”,指佛性。“三缘未合”,即三乘教尚未形成,众生的佛性尚未显现出来。 神通难可测,佛眼莫能窥:神通,指佛教中所说的神通,具有预知未来和超常的能力。“佛眼”,指佛的眼睛,能够洞察一切。“莫能窥”,即无法用神通和佛眼来观察。 坦荡全躯白,安眠露地肥:指修行者全身洁白无瑕,如同莲花一般,安详地安息在大地之上,身体肥胖而显得丰满。 为耽春色好
【注释】 ①清献:指赵清献公赵抃,名抃,字阅道,成都华阳(今四川成都)人。宋仁宗天圣五年(1027年)进士,曾任成都判官、成都县令、成都府知府等职。嘉祐四年(1059年),因谏议朝政被贬为郴州团练副使,徙封淄川郡侯。后任杭州通判,再改知陈州,又移任郓州。元丰元年(1078年),因上书劝谏新法遭贬,谪居惠州,后又移往儋州。晚年定居于广州,自号“清献”。卒谥清献。②南极星临:即南斗星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郢的作品。下面是对每一句的解释和赏析,以及关键词的注释: 龙井新亭(第1-2句): - 暇政去旌旆:在闲暇的时候离开了政务。 - 杖策访林邱:拿着手杖去访求山林的隐者。 - 人惟尚求旧:人们总是怀念过去的人。 - 况悲蒲柳秋:更何况秋天的蒲柳让人感到悲伤。 云谷一临照,声光半载留(第3-4句): - 云谷:指山名。 - 临照:照耀。 - 声光:这里比喻景色的美丽。 - 半载
【诗句注释】: 1. 改换毛衣了,从兹不自由:指牛已经换上了新毛衣。从此不能像以前那样随意奔跑了。 2. 只知今日事,忘却旧时牛:只知道今天的事情而忘记了曾经的牛。 3. 步步虽同辙,昂昂不转头:虽然步调一致,但仍然昂首前进,不回头思考。 4. 四山成隔阔,相逐没时休:四周的山脉变得辽阔,它们追逐着我,我无法停下脚步。 【译文】: 改换了新毛衣,从此不能自由奔跑,只知道今天的事务
【注释】 1. 四牛图:唐张南史作。四首诗分别画了四个场景,此为第三首。 2. 瞥尔:忽然之间。家栏:指牛栏。 3. 回头识得伊:回头看见它。识得:识别。 4. 常管带:常常照看、照料。 5. 取次:任意。横骑:指横着骑在牛背上。 6. 似客归家日:像客人回家的日子。 7. 如儿得母时:像孩子得到母亲的照顾。 8. 平田荒草里:平坦的田野上,长满了野草。 9. 哩啰哩(lí luó lǐ)
诗句释义与赏析: 第一句:“春去春来冬复冬” - 翻译: 春天过去,春天又回来;冬天过去,冬天又回来。 - 注释: “春去春来”指时间的流转,四季更替;“冬复冬”指冬季的循环往复。 - 赏析: 此句描绘了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更迭,表达了诗人对岁月无常的感慨。 第二句:“几思虚论未缘逢” - 翻译: 几次想要深入地谈论,却因为没有缘分而未能相遇。 - 注释: “虚论”指没有实际意义、空洞的讨论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赏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句内容,理解所用典故,了解诗人的思想情感,在此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作答。 译文:我心如止水般平静,这道理是说给你听的。寒云嵌着亭子,独自有月亮照着雪地。 注释:寂室:寂静无声的房间。“心寂寂”句意为:我的心像止水一样平静;“此意”句意为:这个道理是我对你讲出来的。(“寒云”“月照雪”二句,写景中寓情,以景衬心)。 赏析
偈的注释 - 偈,是佛教的一种文体。 - 要行便行,要坐便坐:表示随遇而安,自由自在。 - 六处神通:指佛家所说的眼、耳、鼻、舌、身、意六根。 - 是个什么:表示无法理解或解释。 - 把定时一物不为:表示在特定时刻,事物不会发生变化。 - 放行时杀人放火:表示在特定时刻,可以随意进行各种行为。 译文 要行便行,要坐便坐。 六处神通,是个什么。 把定时一物不为,放行时杀人放火。 赏析
以下是这首诗的逐句翻译和注释,同时附上赏析: 1. 第一句:“忆昔毗耶老,杜口有谁听。” - 注释:回想起昔日毗耶老僧,没有人倾听他的教诲。 - 赏析: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那位高僧的怀念,同时也反映了过去僧人的孤寂生活。 2. 第二句:“还闻寂寞里,其辩过雷霆。” - 注释:我还在寂静中听闻他的辩才胜过雷霆。 - 赏析:这句诗描绘了那位老僧辩才出众,言辞犀利,甚至能超过自然现象中的雷声。 3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久仰真风扬四海,今朝邂逅欲生莲。 - 译文:长久仰慕你的高洁风范,如同春风般洋溢四海;今日偶然相遇,仿佛看到了盛开的莲花。 - 注释: “久仰”表示长期敬仰,“真风”指真正的品格或行为,“扬四海”意味着影响力广泛。“邂逅”即偶然相见,“欲生莲”比喻对方如莲花般纯洁美好。 2. 法灯晃耀皆蒙照,佛印灵玄孰可传。 - 译文:佛法的光芒照耀众生,谁又能领悟其中的玄妙?
我们来分析这首诗的结构和内容。 第1-4句:篱畔黄花含晓露,庭前丹桂喷秋香。 - 篱畔黄花含晓露:“篱畔”指的是篱笆旁边,“黄花”指的是黄色的花朵。“含晓露”意味着清晨时分,花朵上还挂着露水。这句话描绘了一个宁静的早晨,篱笆旁的花朵在清晨的露水中显得更加清新美丽。 - 庭前丹桂喷秋香:“庭前”指的是院子前的空地,“丹桂”指的是红色的桂花。“喷秋香”则是指桂花散发出秋天特有的香味
【注释】 偈七首 其六:偈,即诗。 其六:这是第七首诗的第六句。 八月秋:指秋季的八月。 何处热:哪里感到炎热。 风入松:风吹过松树发出的声响。 声瑟瑟:风吹过松树发出的声音如瑟瑟般清脆。 落霞孤鹜齐飞:晚霞映照下的一只只大雁排成一队齐飞向远方。 秋水长天一色:秋天的水波和天空连为一体,一片色彩。 不是对景对机,不是应时应节:这不是观赏自然景色时的应景之作。 下座巡堂去,吃茶珍重歇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范成大的《龙井十题》之一。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 1. 虚亭乱石间,中有潜虬府。(译文)在亭子周围散落着乱石,亭子里隐藏着一条潜藏的蛟龙。 2. 澄湛源莫穷,旱岁为灵雨。(译文)清澈见底的泉水源源不断,旱年时它就成了神灵降雨的地方。 3. 空明无迹人常到,高洁有余风更清。(译文)亭子空旷明亮,无人到访,但高洁的气质让风更加清新。 4. 诗僧来此得佳境,画师到此生妙趣
【注释】: 龙井十题 其三 归隐桥 谢讲竺峰寺,归隐新此桥。院幽结林表,身老寄烟霄。 谢讲,即谢灵运,东晋时期的诗人,以山水诗著称。这首诗是他在浙江的龙井题写的。龙井茶名满天下,与陆羽的《茶经》相提并论,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 【赏析】: 这首诗是谢灵运游览浙江龙井后所写。诗中描绘了谢灵运在龙井游历时所见的自然景色及自己的感受。 “谢讲竺峰寺,归隐新此桥。”首句点明诗人的身份和此行的目的
龙井十题其四 潮音堂真说无所示,真听无所闻。 海潮山外过,妙响入深云。 注释:真正地讲没有可显现的东西,真正地听也听不到什么声音。大海的潮汐声从山外穿过,美妙的声音仿佛进入了深深的云端里。 赏析:此诗是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赞美之作(据《西湖游览志》卷三)。“潮音”指西湖之潮,亦泛指湖中水声。首句写诗人听到的是一种空灵而深远的声响,它不依赖于任何物质形态的存在,而是飘荡在虚空之中,无法被看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