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沌不分处,三缘未合时。
神通难可测,佛眼莫能窥。
坦荡全躯白,安眠露地肥。
为耽春色好,又被业风吹。
【注释】
混沌不分处,三缘未合时:三缘,指佛、法、僧。“混沌”,指佛性。“三缘未合”,即三乘教尚未形成,众生的佛性尚未显现出来。
神通难可测,佛眼莫能窥:神通,指佛教中所说的神通,具有预知未来和超常的能力。“佛眼”,指佛的眼睛,能够洞察一切。“莫能窥”,即无法用神通和佛眼来观察。
坦荡全躯白,安眠露地肥:指修行者全身洁白无瑕,如同莲花一般,安详地安息在大地之上,身体肥胖而显得丰满。
为耽春色好,又被业风吹:春色,指春天的美丽景色。“业风”,指因果循环的力量。这里比喻修行者的本性被世俗的欲望所诱惑,难以摆脱。
【赏析】
《四牛图颂》共有四首诗,这是其中的一首。这首诗以四只牛为主题,分别描绘了它们在混沌未分的世界中的状态,以及在业风中的挣扎与困境。诗人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深刻的寓意,表达了对众生修行之路的感慨和思考。
首句“混沌不分处,三缘未合时”开篇便点明了主题。混沌,是指宇宙万物尚未形成之前的原始状态,象征着众生的佛性尚未显现出来。三缘未合,则意味着众生修行的道路尚未形成,佛性尚未得到充分的展现。这句诗通过对混沌状态的描绘,引出了后文的主题——修行之路的艰难与不易。
第二句“神通难可测,佛眼莫能窥”进一步深化了这一主题。神通,是指佛教中所说的神通,具有预知未来和超常的能力。佛眼,指佛的眼睛,能够洞察一切。然而,无论神通如何高超,也无法窥探到众生内心的佛性;同样,无论佛眼如何明亮,也无法洞悉众生的内心世界。这句诗表达了修行者虽然拥有超凡的能力,却仍然无法真正了解自己的内心,从而陷入迷茫与困惑之中。
第三句“坦荡全躯白,安眠露地肥”则描绘了修行者在面对困境时的坚韧与毅力。这里的“坦荡”,是指修行者内心坦荡无邪,不受世俗欲望的干扰。“全躯”,即全身洁净,没有污垢。“白”在这里指的是纯洁无暇。修行者虽然身处困境,但却能够保持内心的清净与纯洁,如同莲花一般,安详地安息在大地之上。这句诗通过对修行者形象的描绘,赞美了他们面对困难时的坚定与勇敢。
最后一句“为耽春色好,又被业风吹”则表达了修行者在面对外界诱惑时的无奈与挣扎。春色,指春天的美丽景色。“业风”,指因果循环的力量。修行者虽然向往美好的春色,但内心深处却被业风所束缚,难以摆脱世俗的欲望与诱惑。这句诗通过对外界诱惑与内心挣扎的描绘,揭示了修行者内心的矛盾与痛苦。
这首诗通过描绘四只牛的不同状态,展现了修行者在面对混沌未分的世界中、业风中的挣扎与困境。诗人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深刻的寓意,表达了对众生修行之路的感慨和思考,同时也体现了佛教对于人生苦难和解脱的追求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