篱畔黄花含晓露,庭前丹桂喷秋香。
明明此物非他物,脱体承当不厮当。

我们来分析这首诗的结构和内容。

第1-4句:篱畔黄花含晓露,庭前丹桂喷秋香。

  • 篱畔黄花含晓露:“篱畔”指的是篱笆旁边,“黄花”指的是黄色的花朵。“含晓露”意味着清晨时分,花朵上还挂着露水。这句话描绘了一个宁静的早晨,篱笆旁的花朵在清晨的露水中显得更加清新美丽。
  • 庭前丹桂喷秋香:“庭前”指的是院子前的空地,“丹桂”指的是红色的桂花。“喷秋香”则是指桂花散发出秋天特有的香味。这句话进一步描述了庭院里的美丽景象,红色的桂花在秋天的气息中绽放,散发出迷人的香气。

第5-7句:明明此物非他物,脱体承当不厮当。

  • 明明此物非他物:“明明”表示明确无误,“此物”指的是前两句提到的篱畔黄花和庭前丹桂。“非他物”强调这些花朵的独特性和与众不同。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中这些独特花卉的赞美之情,认为它们与其他花不同,有着独特的美丽和价值。
  • 脱体承当不厮当:“脱体”在这里可以理解为超脱、独立的意思。“承当”可以理解为接受、承担。“厮当”则是指相等、相当。这句话可能是在用比喻的方式表达这些花朵的美丽与价值超越了其他事物,就像是独立的存在,无法与其他事物相匹敌。

关键词注释:

  • 篱畔:篱笆旁边的区域。
  • 黄花:这里特指黄色的花朵。
  • 晓露:早上的露水。
  • 庭前:院子前面的空地。
  • 丹桂:一种常见的红色桂花品种。
  • 秋香:秋季特有的香味。
  • 非他物:与其他事物不同,具有独特性。
  • 脱体承当不厮当:超越常规,独立而不凡。

赏析: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语言描绘了篱笆旁的黄花和院子里的丹桂,展现了自然界中这些美丽植物的独特魅力。诗人通过对这些花朵的赞美,传达了一种对自然美的独特感受和深刻理解。诗中使用了一些修辞手法,如比喻和拟人,使得整首诗更加生动和富有表现力。同时,诗人对花朵的描述也流露出一种超脱和独立的情感,让人感受到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之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