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文礼
送晦岩佛光法师归天竺 其一 飏下天台故纸堆,为搜言外蒋山来。 浙翁拶到无栖泊,谓实情忘撒手回。 注释: 1. 故纸堆:指和尚们留下的经书卷轴。 2. 言外:指言语之外,即诗的意境之外。 3. 蒋山:在今南京钟山之南,山上有南朝宋文帝所立的蒋山寺。 4. 浙翁:指僧人晦岩。 5. 无栖泊:没有地方可以居住。 6. 撒手:放下手头的事。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送别诗
【注释】 ⑴梁州:即今四川省广元县。渚,指水中小岛,亦称“沙洲”。下竺:在浙江省天台县北,灵山寺所在。北峰:即灵山大佛所在地,在浙江天台县东北。印禅师:即印安禅师,俗姓陈,浙江天台人,唐代僧人,曾住持灵山寺,与寒山、拾得为好友。 ⑵开异归同:意谓佛教自汉末传入中国后,经过长期的发展变化,至唐代渐趋成熟,已形成以禅净为主的宗派体系。 ⑶玄旨:佛教术语,指佛性本有。倦谈:厌倦谈论。 赏析:
注释:亭亭玉立的两棵苍松,仿佛在对门的祖翁。 子孙后代没有留下遗产,忍受着萧瑟秋风的凄凉。 赏析:这是一首咏物诗,通过描写苍松与祖翁的对话,表达了诗人对于家族传承和财产继承的思考。诗人以两棵苍松为喻,寓意子孙后代应该珍惜家产,不要因为无遗产而遭受凄凉。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家族传承的期望,希望子孙后代能够珍惜家产,传承家业,不要因无遗产而陷入凄凉的境地
【注释】: 施为:施展才能。动静:指行止、进退。凭谁力:凭谁之力。 赏析: 此诗首句“施为动静凭谁力”,意在说明诗人所从事的事业,需要有力量者来支持。次句“静躁贤愚任我身”,则表明自己可以主宰自己的行动和进退。两句对仗工整,表现了作者的自信和豪迈气概
注释:送归去的晦岩佛光法师回到天竺。其二 归去后,我们相依为命的地方是鹫山,他家一向认为前三位和尚都不好,谁知后来却开异了,现在圆旨已经厌弃了谈论。 赏析:这首诗是作者送晦岩佛光法师归天竺时所作的诗。作者在诗中表达了对晦岩佛光法师的深情厚谊以及对佛法的虔诚信仰。同时,诗人也借此机会表达了自己对世事无常、人生短暂的看法和感慨
【注释】崔嵬:高耸。五百声:指瀑布发出的声响。 【赏析】天台山的石桥,是诗人游历天台时所见到的一处胜景,也是他笔下描写的焦点之一。全诗共四句,每句都紧扣主题。前两句写桥的雄姿:石桥横架在飞瀑之上,巍然壮观。“飞涧”即飞流直下的山涧,“崔嵬”形容山峰高大挺拔。“涧瀑千寻吼怒雷”一句,既点明涧中有瀑,又描绘了瀑布声势之大,如同雷鸣一般震撼人心,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和听觉冲击。后两句写瀑布声的威力
【注释】垦土耕烟:耕种烟田。四十年:指种地的时间,这里表示种地已经四十年了。了无禅教与人传:意思是说,自己没有禅宗教义可以传授给别人。钁头边事:锄草时碰到的事。谁相委:谁能委托我。八月深居:八月份的深山里。笋鞭:嫩笋。 【赏析】诗人以自况,说自己种地种了四十年,没有禅宗教义可以传授给他人;锄草时碰到的事没有人能相委,只有八月的深山里有嫩笋。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禅宗教义的淡泊之心以及他隐居山林
【注】莫年:诗人自指。结屋:盖房。 门前荒草半腰深,门前荒芜,荆榛杂草丛生。 几次想请你来打柴,可惜老迈无力气举起藤杖
耳根聩兀如鸱,项颈缩拗如驴,有问东却答西。 未尝许可,说甚传持。 临行三转语,自起一团疑。 几多吞不下,背后乱针锥。 咬定牙关供死款,铁牛耕破舌头皮
唤起窗全曙,催归日未西。 无心花里鸟,更与尽情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