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文礼
译文 } 秋日,雁群归去,问那龙湫之地,是否宁静。 诗句赏析: - "秋来归去雁山阿" 描绘了秋季雁群南迁的景象,雁阵排成人字形,从天空中飞过。 - "为问龙湫诺讵那" 诗人在询问那名为“龙湫”的地方是否宁静,龙湫可能位于深山幽谷之中。 - "贪看高崖千丈雪" 描述了诗人站在高崖上,贪婪地欣赏着千丈之高的大雪。 - "伽梨打湿竟如何" 诗人在想象如果伽梨(一种树)被雪覆盖的情景
即心便是佛,姮娥不画眉。 才将脂粉污,妍好却成媸。 注释:只要内心能够明悟佛法,就无需再借助外在的装饰(如画眉)。一旦用上了化妆品,原本美好的容貌就会因沾染脂粉而显得庸俗丑陋。 赏析:这首诗通过比喻和对比,阐述了佛教中“即心即佛”的思想。诗中的“姮娥不画眉”指的是嫦娥仙子不需要画眉修饰,就能展现出她的美。而“才将脂粉污”则暗示了如果过度追求外貌的修饰,可能会掩盖住内在的美。最后
诗句:堕脱知何处,凭君子细看。 译文:堕落后不知去向何方,请君子仔细看看。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命运多舛的无奈。首句“堕脱知何处”直接点明了主题,表达了人生的不确定性和迷茫。次句“凭君子细看”则是诗人对读者的期许,希望读者能够深入思考、领悟诗中的含义。 全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哲理,既体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技巧,又展现了其深邃的思想内涵。通过对人生的深刻反思
注释: 长汀汀上风颠子,曳杖回头等阿谁。 向道那人元不在,汝须知有转身时。 注释: 长汀:地名,位于中国福建省。汀风:指微风吹动水面的波纹。风颠子:形容风势猛烈。 曳杖回头等阿谁:拖着拐杖回头寻找什么?阿谁:对他人的称呼。 向道那人元不在:原本以为那个人已经不在了。向道:表示推测。 汝须知有转身时:你要知道人生总有机会改变。汝:你。须知:知道。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人生的哲理诗
【赏析】 此为颂古诗。全诗共五首,这里选的是第三首,是颂释迦牟尼佛的名句"如来所现之身"(即“佛相”)。 这首诗用五个四言短句构成一首小诗。前两句写佛祖的容貌,以“眉”和“面”两个词作陪衬,突出了“分明”二字;后两句写佛祖的慈悲,以“阿耨池”(意为大海)作陪衬,突出了“润八荒”。 【注释】 1. 策:举。 2. 育王:即拘利菩萨,又称大士或菩萨摩诃萨,意译“无碍”,是佛教中最高的菩萨之一
诗句解读与翻译: - 拣境分明妙药方,馀之分别更须忘。:这里的意思是说,要明确辨别出事物的本质和特点,就像寻找医治疑难病症的良方一样重要。而一旦有了明确的认识和区分,就不必再去纠结于其他细微差别或附加的特质了。这里的“拣境”指的是对事物的细致观察和分析,而“妙药方”则比喻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 晚风吹落残红片,休向枝头觅旧香。:这两句诗描绘了一个场景,即在夕阳西下时,一阵风吹过
【注释】摩耶:梵语Mahasamanta的音译,意为“大自在”,意指菩萨,这里指菩萨的腹部。两胁:即胁肋,指肋骨。魔境现:指佛魔交战,佛魔交战是佛教中的常见现象,指菩萨与魔相斗,佛以智慧降伏之。堪惆怅不堪看:意思是说,看到这种场景,我内心感到无比悲伤。 【赏析】 此诗是一首颂赞菩萨的诗歌。首句用夸张手法赞美菩萨的神通广大。第二句写菩萨的右胁下有魔,而其能降魔,使魔无处藏身,从而显示出佛的威德
释义:在雪岭苦修六年,如今失去主心骨。普天之下无处找寻,百亿化身才是解脱之道。 注释:颂古五十三首 其二:雪岭,指雪山修行之地。苦行,指艰苦修行,如僧人打坐参禅等。主人公,比喻修行中的主导者或中心人物。普天匝地,意为整个世界。无寻处,意为找不到踪迹。百亿分身,意为无数的化身。脱空,意为超越生死,超脱尘世。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雪岭苦修六年,如今失去主心骨的痛苦心情
注释:贤圣中来,指贤圣之人的后代。不杀生,即不杀害生命。其家子母,指贤圣的家族子孙。自团圆,指家庭团聚和谐。阴阳造化,指自然界的变化和生成。初无迹,指自然界的变化是无形的。春在花枝,意指春天到来时,花朵更加美丽。特地妍,意指春天特别美好。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和赞美,以及对和谐、美好生活的追求。诗人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表达了对生命的珍视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同时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比舍尽家财与佛经真法的关系,表达了作者对佛教教义的虔诚信仰和追求。诗中“当初一路今何在”表达了时间的变迁和世事的无常,而“触目灵山翠作堆”则描绘了佛教圣地的壮丽景色。整首诗语言简洁明了,富有哲理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