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清了
【注释】 偈颂:佛教禅宗语,是佛门中一种唱念佛名的诗歌,用以讽喻世事。偈颂通常以四句为一首,每句七个字,称为一偈,共有二十八首。这首诗是《偈颂二十九首》的第十八首。 【赏析】 此偈取景于溪流,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与世无争的态度。 “沿流无定止”,描绘了溪流的流动特性。水流不断向前移动,没有固定的终点或归宿。这象征着人生的道路也是没有终点的,我们只能不断地向前追求
【注释】 偈颂:佛教用语,指佛家语或佛经中的颂歌、赞词。 纯清绝点,似镜长明。 纯清:纯净而清明; 绝点:无瑕疵; 似镜长明:像明镜一样,永远明亮。 照不失虚,万像体妙。 照:照射、照亮; 不失虚:指不遗漏任何细节; 万像体妙:形容事物千差万别,各有其妙处。 细中之细,雪尽冰消。 细中之细:在细微之中更显精细; 雪尽冰消:比喻事情的复杂性完全消除。 功就之功,任运现成。 功就之功:指事情已经完成
偈颂二十九首其十五里许明如日,一丝无隔碍。 一灵不假胞胎,四大孰为主宰? 如今彻底露堂堂,运用随缘常自在。 注释: - 里许明如日:意指远处的太阳(比喻)明亮如白昼。 - 丝毫无隔碍:没有任何阻挡。 - 一灵不假胞胎:指佛性不依赖出生的肉身,直接显现。 - 四大孰为主宰:四大指的是地、水、火、风这四种元素,是构成万物的基本物质。孰为主宰,即谁是主导者。 - 如今彻底露堂堂:现在完全显露出来
【注释】日月:指太阳和月亮。镇(zhèn)长灵:指天地万物。如何:为什么。特地新:特别新鲜。要施三拜:指拜佛时要向佛三拜。无依体自玄:没有依靠的本体自己玄妙。双六盆:即棋盘,古代用双六子摆成方格形的棋局。休喝彩:不要鼓掌喝彩。 【赏析】这是一首颂佛诗。作者在这首诗里,对佛的崇敬达到了极点。他以“日月”比喻佛,以“古今常不改”比喻佛的恒常不变,以“特地新”比喻佛是特别新鲜的
这首诗的内容如下: 莫怪石头饶舌,便道灵源明皎洁。 功成照不失虚,妙尽明无间歇。 如今果尔难藏,尽逐秋光漏泄。 为报海内道人,参取个中时节。 注释: 1. 莫怪石头饶舌:不要认为石头说话(或比喻说教、批评)多而烦琐。 2. 便道灵源明皎洁:便认为源头是清澈明亮的。灵源指清泉。 3. 功成照不失虚:意思是功业完成时,不因功高盖主而失去真实。 4. 妙尽明无间歇:意思是智慧完美,光明无限
机缘巧合,明辨是非。 一梦醒来,青山在目。 满船明月,照亮归途。 子夜时分,云开星汉,银河倒映。 中秋之夜,露水如珠,与银河相融。 忽遇知己,谈笑风生,饮茶解闷
解析 这首诗是一首偈颂,通常用于佛教中描述修行者的内心状态或指导修行方法。每句都富含深刻的哲理,表达了一种超越物质和形式的精神境界。下面是对每句话的详细解释: 1. 无功妙旨 - 这表示真正的智慧和道理是不依赖于任何形式的成就或努力的,它们本身就是最高的成就。 2. 不涉玄徽 - "玄微"指的是深奥而微妙的真理。这句话说明真正的智慧不会追求那些无法达到或理解的境界。 3. 一念潜通 -
这首诗是佛教中的偈颂,通常用于表达禅宗的思想。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释义: 1. 刹尘一扫:这一句意味着清除所有的尘世之物,包括烦恼、执着等,使得一切清净。 2. 大小量空:这一句表示无论事物的大小,都应平等对待;无论是有形还是无形,都应被理解。 3. 念劫两融:这一句意味着将时间(念)和空间(劫)融合在一起,理解宇宙的无限与永恒。 4. 前后际断:这一句意味着超越时间的界限,理解过去
【注释】 偈颂二十九首 其十二: 未休休去,未歇歇去。 豁然宝镜当台,无限清光满户。 赏析: 此诗是一首七言绝句,以“未休”起兴,点明全篇之意。“未休”二字,既表明了作者对世事的不满,也表达了他对理想境界的追求。接下来,“去”字又为下文铺垫了一层意思。在诗人看来,只有将身心完全融入自然之中,才能达到那种超脱物外、心无杂念的境界。这种境界就像一面明亮的镜子,能够映照出世间的一切美好。而“未歇”二字
【注释】 黄头老衲(nò):指僧人。老衲:指僧衣。 有理难伸:有正义感的人,往往难以伸张正义。 贼是家亲:比喻恶人是自家人。 【赏析】 这首诗的大意是:整天分别,只是自己心念分别而已;可笑的是自己以为能救度观音菩萨,其实最终还是要落在自己身上。僧人理直气壮也难以伸张正义,因为坏人也是自己的亲人。 这是一首偈颂诗,以佛教思想为背景,通过对比,表达了作者对于善恶不分、是非不明的愤懑与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