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绍嵩
诗句输出: 忽惊春色二分空,满地榆钱逐晓风。 黄四娘家谁敢道,古来唯有杜陵翁。 译文输出: 忽然之间春天的景色让人感到空寂,满地的榆钱随着清晨的微风飘洒。 谁能想到黄四娘竟然敢于说这种话,自古以来只有杜陵的那位老人。 注释输出: 1. 柳暗花明(liǔ àn huā míng):形容春天景色美丽迷人,柳树茂盛,花儿盛开,阳光明媚。 2. 骀荡辰(dá dàng chén)
注释: - 孤山:即孤山寺,在杭州西湖的北岸。 - 碧四围:四面被绿色包围。 - 春光和暖:春意盎然,气候温暖。 - 恰相宜:非常合适,恰到好处。 - 香:这里指香气。 - 微风披拂:微风轻拂。 - 香来去:香气随风飘散。 - 正是群芳烂熳时:正是百花争艳盛开的时候。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的诗,描绘了春天的西湖景色,特别是孤山、天竺等地方的美丽景色。诗人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描绘
注释:山间的云彩已经收起,雨后天晴,匠人将西湖当作画屏。 我本想在诗中表达我的情怀,可惜我的踪迹就像流落的浮萍一样无定。 赏析:这是一首描绘自然风光与游子心情的五言绝句。首句“山云收雨半川晴”,描绘了一幅山雨初霁、天空晴朗的画面。第二句“匠出西湖作画屏”,则巧妙地运用了拟人手法,将西湖比作画家的画屏,生动地展现了西湖的美丽景色。第三句“剩欲题诗写怀抱”
【注释】 百舌鸟:一种能模仿人语的鸟类,鸣声婉转,如“百舌”。山花:指山野间的花草。高低:指树木的高低起伏。 赏析: 首句“道中闻百舌”点明题旨,说明作者在旅途中听到百舌鸟的啼叫声;二句写百舌鸟的歌声:“一径寻村渡碧溪”,是说沿着一条小路寻找村落,渡过碧绿的溪流。三、四句是全诗的关键:前一句是说现在天下没有百舌鸟,后一句是说让百舌鸟自由自在地唱出自己的歌谣。 这首诗以百舌鸟自喻
【注释】 遣意:即《遣意》,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七言律诗,作于大和八年(834年)春。这首诗以白乐天的自况为题,抒写了作者自己对贫贱生活的感慨,以及对读书人的劝勉之意。 【赏析】 这首诗写自己一生生计只知长贫,生活处境与鸥鸟相似,所以对鸥鸟也格外亲近。但旧时喜欢读书,而如今懒于读书,只能将残灰枯木作为朋友。表达了对贫穷生活的无奈和对读书人的劝勉之意
注释:山峦如同浓郁的绿翠拥簇着高高的发髻,石头的山壁陡峭险峻,难以攀登。落日时分,凤城(指杭州)上空飘荡着美丽的云霞,仿佛幻化成了一座岛屿,被画卷般地展现在眼前。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与周湛二上人一起游历北山天竺后所作。诗中描绘了山峦、石壁和落日等自然景物,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在宋代释绍嵩的《呈胡伯圆尚书其三》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深沉的情感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下面将逐句进行解读: 1. 诗句释义: - 韩李流芳独未泯:这里指的是韩愈和柳宗元等人的文学才华至今仍被人们所铭记。 - 先生孤唱发阳春:描述了一位孤独的文人,用自己的才华发出了春天般的美好,即独自创作出令人耳目一新的佳作。 - 惠能伎俩元无有:惠能是禅宗六祖中的一位
春日 风流尽付小园春,浓麝分香入四邻。 何事晚来微雨后,山花如绣草如茵。 注释与赏析: 1. 风流尽付小园春 - “风流”通常指文人墨客的雅致和才情。这里用来形容春天的自然美,整个小园都被春天的气息所充满。 - “尽”表示完全、全部的意思。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春天景色的极度欣赏,认为所有的风雅都汇聚在了这片小园之中。 2. 浓麝分香入四邻 - “浓麝”指的是浓厚的香气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技巧以及思想情感的理解和把握。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结合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筛选相关内容,并加以概括作答。 “城外春风满酒旗”,首句写景。春风和煦,酒旗飘扬,诗人在郊外郊游。这两句诗是全诗总领全篇,为下文抒情蓄势。 “吟怀长恨负芳时”,点出主题。春日郊行,诗人心情舒畅,吟咏着春天的诗句,可是心中却常常怀着惆怅之情,觉得辜负了大好时光,因此常感遗憾
注释:明明是春天的风,却吹得树叶沉沉的。凭栏观赏,只希望看到春山如此青翠。 赏析:此诗写诗人春日登高远眺所见之景,抒发了诗人对自然风光的喜爱之情。首句“道是东风不世情”,以疑问语气开头,看似突兀,实则含蓄蕴藉;第二句“树头吹得叶冥冥”,描写了春风的轻拂和树梢飘飞的落叶,表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第三句“凭栏一笑斜阳里”,诗人在夕阳的映照下,倚靠在栏杆上大笑;末句“贪看春山如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