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绍嵩
【解析】 此诗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作品。“吸江亭”是地名,在今安徽歙县,李白曾游过此地。这首诗写的是雨后登高所见景色,全篇以景结情;首句写景,次句写人,三、四两句议论。 【答案】 译文:吸江亭下雨刚晴,中有樵夫跣足行走。不时吟哦清彻心扉,此次游历恐怕太清静了。 注释:① 《太平广记》卷五引《逸史》:“李白尝游于歙县之溪,见一道士谓曰:‘君非谪仙人耶?何为来此?’遂授之天台紫阳山,令学隐沦
【注释】 稠花:盛开的花朵。乱蕊:纷繁的花丝与花瓣交织在一起。裹:围绕、包围之意。江滨:江边。疏疏:稀疏。向晚晴:傍晚晴朗。逋客:隐逸之人。野兴:山野间的兴致。闲行:随意地行走。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春日郊行时即景抒怀之作。全诗描绘了春游时的美景,抒发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喜爱之情。 首句“稠花乱蕊裹江滨”,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春天里繁花似锦的美景。稠花指的是花朵繁多,乱蕊则形容花丝与花瓣交织在一起
【注释】 芳草:指草地。斜铺:斜倚、横着铺展开来。翡翠茵:形容绿色,像翡翠一样鲜绿。旧游:指过去的朋友和故交。如梦:象做梦一样。苦伤神:心里痛苦得无法排解,精神恍惚。寒山:指山色冷青。带郭:环绕城邑。穿松路:穿行在松树间的路上。寂寞春:春天的景色显得格外寂寞。 【译文】 草地上新长的草儿翠绿,覆盖大地就像一片翡翠。 那些往日的欢聚仿佛是梦中的景象让我伤心不已。 城外的青山环绕着小城
注释: 春日郊行 其四:春天送人到画屏,草木芬芳水气暖,云天晴空水色明。 译文: 春光送走了人家进入画中,草香沙暖水天晴。 凝眸间不觉斜阳已落尽,闲恨闲愁触处生。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春日郊行的诗。诗人在郊外行走,看到了美丽的春日景色。 “春送人家入画屏”,这句话描绘了春天的景象,仿佛把人家送到了画中一样。这里的“画屏”是指屏风,是一种装饰品,用来分隔空间,也可以作为屏障。诗人通过这样的描绘
注释:高耸的竹子和茂密的树林相接,青翠欲滴,夕阳西下时分别离开柘冈。不要忧虑世间的琐事和自身的事情,且随着东风继续前行,拄着拐杖行走。 赏析:这是一首表达作者在春日郊游时的所思所感的诗。首句“高竹重林接翠微”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高耸的竹子和茂密的树林相接,青翠欲滴,给人以宁静、舒适的感觉。第二句“夕阳分手柘冈西”,则写出了诗人与友人依依不舍的情景,表达了他们之间的深厚情谊
【注释】 双行:指两两相对。秉钧:持天平,比喻掌权执政。咫尺:比喻很近的距离。拟议:商量。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向胡伯圆尚书呈送的一首七言诗。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对胡伯圆尚书的崇敬之情,同时,也抒发了他对于国家政治、百姓民生的深深关怀。 首句“文章近日合双行”,意为:如今的文章应该两两相对来写,才更有力量。这里的“文章”指的是诗歌和散文,“双行”则是说应该以两两相对的形式来展现
池边梅映竹边池,皎月勾添光陆离。 堪笑胡雏亦风味,从教横笛月中吹。 【注释】 - 池边梅:指池塘边的梅花 - 映:反射、映衬 - 竹边池:指在竹林旁的池塘边 - 皎月勾:明亮的月光 - 勾:弯曲的意思 - 添:添加、增添 - 光陆离:形容光线明亮而色彩斑斓 - 堪笑:可叹、可笑 - 胡雏:古代对少数民族少年的蔑称 - 亦风韵:具有独特的韵味 - 风味:特色、风格 - 从教:任由、任凭 - 横笛
【注释】: 日移花影上帘钩:太阳移动,花影映在窗户上。日移:指阳光斜射。 品格堪怜绝比俦:梅花的品格值得怜悯,它与别的花相比更显清高。 竹外一枝斜更好:竹外的一丛梅花斜斜地开得更加美好(好)。 眼明端为小迟留:眼睛明亮,是因为梅花开得稍晚。小迟留:稍迟些开。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次韵吴伯庸竹间梅花十绝中的第九首,也是一首描写梅花的诗作。 第一句“日移花影上帘钩”
【注释】: 宿疏山:在今江西九江市西。 竹舆:用竹做的车子。穿雨:被雨淋湿了。上疏山:登上疏山。疏山,即庐山的别称。 垂颐:双眉下垂,指流泪。 病客:诗人自谓。欲眠:想睡觉。浑不寐:全然睡不着。 白猿啼:猿声。 白云间:在云雾中。 【赏析】 《宿庐山上人房》是唐代诗人白居易于公元824年(唐宪宗元和九年)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此诗首联写自己冒着风雨登山,颔联写自己孤身一人闭门独处
注释:自挽狂澜制百川,指用强大的手段控制局面。致君何日不尧年,意为希望君主永远像尧一样圣明。由来八座尚书贵,尚书是古代一种官职名称,指历代的尚书省长官都是尊贵的。盛事骎骎海内传,意思是盛大的事情遍布天下。 赏析: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的志向和抱负,他希望用自己的力量控制局面,实现理想,让君主永远圣明。同时,他也对历代的尚书省长官表示敬意,认为他们是尊贵的官员。最后,他认为自己的理想可以遍布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