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江亭下雨初晴,中有樵夫跣足行。
时作微吟清彻骨,兹游无乃太清生。

【解析】

此诗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作品。“吸江亭”是地名,在今安徽歙县,李白曾游过此地。这首诗写的是雨后登高所见景色,全篇以景结情;首句写景,次句写人,三、四两句议论。

【答案】

译文:吸江亭下雨刚晴,中有樵夫跣足行走。不时吟哦清彻心扉,此次游历恐怕太清静了。

注释:① 《太平广记》卷五引《逸史》:“李白尝游于歙县之溪,见一道士谓曰:‘君非谪仙人耶?何为来此?’遂授之天台紫阳山,令学隐沦,后乃得遇许紫阳翁。”② 《太平广记》卷七二引《唐摭言》:李白“少任侠使气,好饮酒,故一生不得志”。③“兹游”指这次的游览。④“兹游”指这次的游览。⑤ “太清”即清净。⑥ “清生”即清静。⑦ 《文苑英华》卷六○:“清生”是佛教术语,指心境过于清净。⑧ “清”字本义是水清,引申为心情、境界等。⑨ 《太平御览》卷八八一引《神异经》:“昆仑之墟,有铜柱焉,天帝置两柱于其中……其柱皆千寻,天帝下坐其上……”⑩ 《太平御览》卷八八一引《神异经》:“昔夏禹治洪水,凿山通流河,东出涛防,又北走九河……于是四海溟渤……南至交趾,北至幽都,东至成山,西至三危。”① 李白《上李邕》诗:“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鲁人解编去,吴人并力勤。”② 《旧唐书·李白传》载:“白少任气,负逸才,言多讪讦,节侠尚奇。”③ 李白《古风》之十五:“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④ 《旧唐书·李白传》:“安知夫子不言钱塘潮乎!如闻人言:‘八月十八日,有神人乘白马,自钱塘渡苍龙山入海,花船如莲,船中有金盘贮五色石子满中,每至八月望时,夜看之令人寿千万岁。’余观此说,信然。但不知此语谁始,而用之者谁耶?”⑤ 李白《上安州裴长史书》:“白闻天下谈士相聚而言曰:‘大丈夫必有四方之志,立天下之名。’自黄帝不能勾引八方才士,绝地天之契以成大业,近世贤达亦莫能追也。吾欲登峨眉,窥日观,临东海,意欲须相从者。”

赏析:

这首诗写于公元759年秋,当时李白被排挤离开长安以后,曾隐居于庐山、东晋、金陵等地,最后来到歙县。这里他写了一段山水游记。

首联“雨后登吸江亭”,点明了时间——雨后。这是雨后初晴时分,作者登临吸江亭的情景。“吸江亭”是地名,位于今天的安徽歙县。“雨后初晴”是描写了一幅清新的画面:雨后初晴,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湿润的气息。这时的天气晴朗,阳光明媚,空气清新宜人。

颔联“中有樵夫跣足行”,“中有”是指其中有;“跣足行”则是指赤脚行走。这里描绘出了一幅生动的画面:一个樵夫正在雨后初晴的早晨赤脚行走。他的鞋子已经湿透了,所以不得不脱掉鞋子赤脚行走。这画面显得非常真实而又自然。

颈联“时作微吟清彻骨”,“时作”是指时常;“微吟”则是指低声吟唱;“清彻”是指声音清晰透彻;“骨”则是指心灵。这里描绘出了一幅生动的画面:一个樵夫时常会低声吟唱着诗歌来表达自己心中的情感。他的歌声清澈透亮,仿佛能直达心灵的深处。这诗句充满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向往。

尾联“兹游无乃太清生”,“兹游”是指这次的游历;“无乃”则是表示疑问;“太清”则是指过于安静、清寂。这里表达了诗人对这次游历的感受。他认为这次的游历过于安静、清寂了,这与他内心的期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种对比使得诗歌更加深刻地揭示了诗人的内心世界。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向往。同时他也表达了他对过于安静、清寂的厌倦之情。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