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芳高节共亭亭,子细相看似有情。
春色恼人眠不得,移床换枕到天明。
【注释】
次韵吴伯庸竹间梅花十绝 其二:次,跟随。竹间梅,即竹间之梅。次韵,即应和别人之作,也指跟诗相和的诗。此诗是应和吴伯庸的《竹间梅十绝》所作。子细,即仔细。亭亭,高耸的样子。子细相看,仔细端详。有情,即有意、有意态。春色恼人,春天的景色使人感到烦躁不安。移床换枕,挪动床铺。到天明,一直到天明。
【赏析】
“孤芳高节共亭亭”,首句写梅花的高洁,突出其傲然不群的品格。“孤芳”指独放的香气,“亭亭”指挺拔直立的样子,形容梅花独自开放,不与百花争艳。这两句写出了梅花高洁孤傲的性格特征,为下文作铺垫。
第二句“子细相看成有意态”,进一步点明梅花的风骨。“子细”指细心观察,“相看”指仔细观察。“有意态”指有意无意之间流露出来的一种风姿。这一句将前两句所表现的意境推向高潮,使全诗更加生动形象。同时,也为第三句铺垫了基础。
第三句:“春色恼人眠不得”,承接第二句而来,描绘诗人被梅花的风骨所感染,以至于春色撩人而不能入睡的情景。这里的“春色”指的是春天的景色,“恼人”则表达了诗人对春色的迷恋。“眠不得”既表现了诗人对春色的欣赏,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挣扎。
第四句:“移床换枕到天明”,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因春色撩人而不能入睡的情景。这里不仅表现出诗人对春天美景的喜爱,同时也揭示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挣扎。最后,诗人在春色撩人之际,无法入睡只能挪动床铺换枕以待黎明的到来。这一细节描写生动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纠结和无奈。
整首诗通过对梅花高洁品质的赞美,表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与向往。同时,诗人通过细腻入微的描写,将一个赏花之人在春色撩人的夜晚难以入睡的心境刻画得淋漓尽致,让人读后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