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舆穿雨上疏山,寒涕垂颐独掩关。
病客欲眠浑不寐,白猿啼在白云间。
【注释】:
宿疏山:在今江西九江市西。
竹舆:用竹做的车子。穿雨:被雨淋湿了。上疏山:登上疏山。疏山,即庐山的别称。
垂颐:双眉下垂,指流泪。
病客:诗人自谓。欲眠:想睡觉。浑不寐:全然睡不着。
白猿啼:猿声。
白云间:在云雾中。
【赏析】
《宿庐山上人房》是唐代诗人白居易于公元824年(唐宪宗元和九年)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此诗首联写自己冒着风雨登山,颔联写自己孤身一人闭门独处,颈联写自己想要入睡却难以入眠,尾联写猿啼声在云海之中回荡。全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深厚的思念之情。
首联“竹舆穿雨上疏山,寒涕垂颐独掩关。”写诗人冒雨登山的情景。首句中的“竹舆”是指用竹木制作的车子,“疏山”是庐山的别名。“竹舆穿雨”意谓诗人乘坐着竹制的小车,顶着瓢泼大雨,冒着狂风暴雨,艰难地攀登着山路。这里既表现了作者不畏艰险的精神,也反映了当时战乱频繁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极大不便。“寒涕垂颐”,形容雨水打湿了诗人的脸颊和双眉,使眼泪都流下来了,形象地写出了自己因旅途劳顿而感到身体不适和心绪烦乱的境况。“独掩关”,意思是说诗人独自关上了房门,独自一人在屋里。“独掩关”不仅表现出诗人孤寂难耐的心情,还暗示了他此时正在苦闷中苦苦思索。
颔联“病客欲眠浑不寐,白猿啼在白云间。”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夜不能寐的情景,突出其孤寂凄苦的内心。“病客”,指诗人自己,因为久病在身,所以行动困难。“欲眠浑不寐”,意谓他虽然想睡但却无法入睡。这两句通过“欲眠”与“不寐”的对比,深刻地揭露出由于疾病缠身、身心疲惫、百无聊赖而导致诗人彻夜辗转难眠的痛苦心情。“白猿啼在白云间”,这句诗的意思是说,猿啼声在云雾缭绕的山间回荡,显得更加幽深、凄凉。“白猿”,指山上栖息的猿,“白云间”点明时间是在早晨或傍晚,正是猿猴活动最为繁忙的时候,因此更能引起人们的注意。
尾联“病客欲眠浑不寐,白猿啼在白云间。”写诗人想要入睡却难以入眠,猿啼声在云海之中回荡。最后一句更是将猿啼声写得空灵悠远,仿佛直通天际。全诗抒发了诗人对朋友深切的怀念以及自己在逆境中的孤独、苦闷和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