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宗演
这首诗的大意是:要想渡过大河必须要有船和船桨,要想建立高大的建筑一定要使用优质的木材。新的一年又过去了,山中的和尚们也该笑开了颜了。 注释: 大川欲济须舟楫:大江大河想要渡过需要船和船桨。 大厦谋成必巨材:要建一座高楼大厦,必须使用优质木材。 能事毕:一年中的事情都已经完成了。 山僧赢得笑咍咍:山中的和尚们已经笑呵呵地度过一年了。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它告诉我们
【注释】 立地成佛:立即就能成佛。杀人汉:指杀人如麻的恶人。阿师:即佛图澄。佯瞌睡:假装睡觉。要渠回首自知非:让他回头想想自己的所作所为,自觉有罪。 【赏析】 《题石勒王见佛图澄画像》是一首讽刺诗。诗中以“佛”为喻来讥讽那些心术不正、杀人如麻的恶人,又借“佛”来劝诫人们应当改过自新,重新做人。全诗语言简洁,意蕴深刻。 诗的前两句写佛图澄在晋怀帝永嘉四年(公元310年)被石勒杀害时的情景
【注释】 湖山:指代作者所在的山水。败阙:指战乱,这里借指元功(作者的朋友)所经历的战乱。都纳:全部收容。莫言:不要说。无物:没有物品。 【赏析】 此诗为送别朋友之作。元功是作者的朋友,在安南时,曾与作者同游,并有“共话桑麻”之句。后来他随军北归,作者作此诗相送。 首句写两人久别重逢,相见一笑,其乐无穷。次句用典,以佛教传说中佛祖释迦牟尼从摩耶夫人子宫里出来时的一段事,形容友人远游归来
【注释】 示法震:指禅宗临济宗大师,字了翁,俗姓陈,河南府人,唐僖宗时曾任左街僧录。头陀:佛教语,指修行者在山林中修苦行、禅定等,以断除贪瞋痴烦恼。华藏:即“佛”的别名,梵文为Dharmakaya,意含“遍一切处”。无衣:没有衣服。劈面三拳:形容气势汹汹的样子。陈州:古州名,今属河南省。 【赏析】 此诗作于宋哲宗元符四年(1097),当时苏轼被贬谪到惠州(今广州)。苏轼在惠州期间
偈: 猴王久受幽沉苦,法力冥资得上天。 须信自心元是佛,灵光洞耀没中边。 注释: 猴王:指孙悟空,他是唐僧的徒弟之一,因大闹天宫被封为“齐天大圣”。 幽沉:深奥、玄妙。 法力冥资:法力无边,天赋神通。 自心:自己的内心。 元:本来,原来。 灵光:佛家用语,这里指佛性或智慧。 洞耀:照耀得非常明亮。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寓言诗,通过描写孙悟空的形象,表达了佛教禅宗的思想
【注释】 偈颂三十二首 其二:空病有为药,有病空为药。空有两俱非,药病何处著?无处著,万里秋风飞一鹗。 【赏析】 此诗以“空”与“有”作对比,说明“空”与“有”都是虚幻的,都无实际意义。诗人通过比喻来表达自己对于人生、社会、政治等方面的认识。他主张人们应该追求真正的幸福,摆脱世俗的束缚,不要被名利所迷惑。同时,他还认为人们在面对困境时应该保持冷静和理智,不要被情绪所左右
【注释】 1)行者:指僧人。化,变。苔脯:即苔衣,是僧人用苔藓做成的食物。 2)琉璃田地无根草:比喻僧人的修行如同在琉璃般纯净的土地上生长,无需根基,随缘而得。 3)信手拈来属老卢:形容僧人修行随意自然,不费力气。 4)时人开着眼:形容世俗之人看事物只看到表面,没有深入理解。 5)再三捞摝费工夫:形容僧人修行时,虽然看似简单,但需要反复修炼,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6)赏析:
【注释】 ①定维那:即定慧。唐代著名高僧,为五祖弘忍法嗣。本诗以“送”为题,意在颂扬其高风亮节。 ②克宾:指克敌制胜,战胜对方。 ③棒头敲出玉麒麟:用禅宗公案中的棒打禅门比喻禅宗的顿悟,而“玉麒麟”则喻示禅门弟子的非凡才华。 ④遁庵:即逃禅,是禅宗修行的一种方法。 ⑤渠侬:你。 【赏析】 本诗是诗人对一位高僧的赞誉,表达了诗人对这位高僧的崇敬之情。首句点明高僧与弘忍的关系,突出了其高僧的身份;二
注释:这首诗是南宋诗人陈著的《送正弼》。 译文:三声呼唤贯穿古今,遁庵没有这种婆娘心肠。痛击热喝出门,一听她怨恨很深。 赏析:这首诗通过描绘陈正弼在离别时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其的深深怀念和不舍之情。诗中“三应三呼”形容陈正弼对作者的深情厚意,而“遁庵无此老婆心肠”则讽刺了那些表面光鲜、实则虚伪的人。最后两句“痛拳热喝出门去,一听渠侬怨恨深”则展现了陈正弼在离别时的痛苦和不满
我们来逐句解读这首诗。 辞亦庵相招(注释:辞,即告别。亦庵,即和尚的住处名,此处指代和尚的住所。) 南北东西总亦庵,尘毛刹海悉包含。(注释:此诗描绘了一幅宏大的佛教寺院景象。‘亦庵’是和尚的住所,位于整个宇宙的中心。‘尘毛刹海’指的是浩瀚无边的佛土。) 山僧已住其中矣,更欲招邀即不堪。(注释:诗人已经居住在这里,如果再邀请别人来这里居住,那就会感到难以为继。) 我们逐句翻译并给出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