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云
第一句释义:明白地明白,明白得不能再明白;深奥玄妙,玄妙到了极点,也不得不加以呵责。 第二句释义:人们追求名利,追逐日月,像苍蝇一样忙忙碌碌,然而却无法回头挽回。 第三句释义:人们贪恋生命,追逐名利,就像飞蛾扑火一样,虽然努力追赶,但最终还是无法逃脱。 第四句释义:人们追逐名利,就像被风吹倒的树木,虽然想要挣扎回来,但却无能为力。 第五句释义:人们追逐名利,就像被风吹倒的树木,虽然想要挣扎回来
【注释】 偈颂:佛教中的一种诗歌,用韵文形式来表达佛理。 偈:佛教用语,指佛经中的一段文字,用来说明一个道理或一个观念。 颂:佛教用语,指对佛经的赞颂、赞美、歌颂。 二十九首:指佛教中的《九品莲华经》。 其二十六:指《九品莲华经》中的第二十六品。 春色融和:春天的景色和谐美好。 群芳竞拆:百花争艳,竞相开放。 水绿山青:水的清澈碧绿,山的苍翠青绿。 桃红李白:桃花红得像火,李花白得像雪。
【注释】 ①廛:市井,指城市。 ②小隐:指隐居于山林之中。 ③论:评论。 ④馀欢:指生活的欢乐。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写隐逸生活的诗。诗人借颂古人的“大隐”和“小隐”,表达了自己对隐居生活的喜爱。诗中用“各得其所”来概括“大隐”与“小隐”的不同特点,认为无论是隐居于城还是山野,只要心无杂念,随分享受,就是最好的。最后两句则从人生的角度进一步强调,不必拘泥于出处,只要在适当的地方
【注释】: 春风:春天的风。恶:不好,不顺。好:好,顺。逐:追求。恼:讨厌。 【赏析】: 此诗以“颂古八首”之一,写人对春风的复杂心态。春风有时暖人,有时伤人,人却都争着去追逐它,结果被它所伤。 诗人用对比手法写春风的两种不同作用和影响。第一句是说春天的风有好有坏;第二句是说人们为了追求好春光而争相迎风,结果反而被春风所伤害。诗人通过对比,揭示了人们追逐春天时的矛盾心理
云门普,风穴瞎。三门外金刚,冷地里笑杀。 这首偈颂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刻的内涵,展示了作者对于世间万象的独到理解和领悟。它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描绘,更是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探讨。通过对其诗句的解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其背后的深层含义,以及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从字面上来看,“云门普”和“风穴瞎”似乎是在描述两位佛教高僧的形象。其中,“云门普”可能指的是著名的佛教禅宗大师云门文偃
【注释】 偈颂:佛教中的一种诗歌形式,用韵文来表达佛理。 偈:这是一首七言绝句,每句七个字。 其二十五:这首诗的编号是25,所以被称为“偈颂二十九首 其二十五”。 大尽三十日,小尽二十九:这里的“大尽”和“小尽”指的是农历新年(春节)前的一个月,也就是腊月。 昨夜送穷年,今朝贺岁首:腊月的最后一天称为“穷年”,意味着旧的一年已经结束;腊月的第一天是新年的第一天,人们开始庆祝新年。 时节有变更
注释:今天五月十五,却连续下了八天雨。不提檐头滴滴的声音,谈论玄妙谈玄又有什么意义呢?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于连日下雨的无奈心情。诗人用“今朝五月十有五,十日作了八日雨”来形容当前的天气情况,暗示着连日的雨已经让人们的生活变得困难。而接下来的“不荐檐头滴滴声,说妙谈玄何足数”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这种天气的厌烦和不满。他不愿意去听那些关于玄妙谈玄的言论,因为这些言论并不能给他带来任何帮助。总的来说
偈颂二十九首 其二十一 佛是尘,法是尘,区区驰觅谩劳神。 向道莫行山下路,果然猿叫断肠声。 注释: 1. 偈颂(jì zòng):佛教禅宗用语,指唱导、开悟之歌。 2. 偈颂二十九首:指《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中“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二十七个偶颂。 3. 其二十一:第21首。 4. 佛是尘:佛即指佛性,佛性如尘埃一般细微。 5. 法是尘:法即指佛法,佛法也像尘埃一样微细。 6. 区区驰觅谩劳神
【注释】 偈颂:偈颂,佛教经文中的一种韵文形式。偈即偶,是佛教语,指佛说之话、文字;颂为赞美、歌颂的意思。偈颂是佛教徒诵习的赞颂经教的文字。“偈”字在此处应作动词使用。此诗为一首七言绝句。 二十九首:指佛教《大般若波罗蜜多经》中的《二十七祖师颂》和《二十八祖师颂》。 知时节:懂得时令。 山僧:寺院里的和尚。 特地说:特别讲述。 轧轧声不绝:连续不断的梵音声。 影落寒山水:影子落在清澈的山泉水中。
注释:前三个是日,后三个是月,日月相随。日月都有凸凹不平之处,千变万化,日月相互捏聚又放开,胡人、汉人才显现出来。不离当处常湛然,觅即如君不可见。 赏析:此诗为《偈颂》的第二十二首,全诗以日月相随来比喻佛祖与众生的关系,通过描绘日月的运行和变化来表现佛教中因果报应的观念。诗中“七凸八凹”形容日月的不规则形状,“胡来汉现”则指日月在天空中的相互交错和变幻无常。最后一句“不离当处常湛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