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愿清
【译文】 百千行泪水流不尽,别离苦痛折磨人。 思念是日常的事,十恩德啊! 说一次话,人人都会悲伤。 善良的男女们仔细思量,莫让辜负了慈母。 【赏析】 《十恩德》共十首,此为第九首。这首诗写一位妇女思念丈夫和儿子,诉说对亲人的无限哀思。全诗语言朴实,感情真挚,反映了妇女在封建礼教束缚下的痛苦遭遇和不幸命运。 “一自君离乡”二句。诗人从眼前事说起。自从丈夫离家后,自己就常常流泪,眼泪百千行也流不完
【注释】 十恩德:这是《孝经》中的话。意思是说,孝顺父母要尽到十个方面的义务。 报慈母:报答慈母之恩。 忘忧恩:忘却忧愁的恩德。 阿娘:对母亲的敬称。 腹肚似刀剜:肚子痛得像刀割一样。 寸寸断肠肝:形容悲痛到了极点。 罗绮千般:华丽的衣服多种多样。 乞求母子面相看:希望与母亲相见一面。 只愿早平安:只希望能够早日平安。 【赏析】 这是一首写母亲怀念儿子的诗。诗人以“十恩德”为题
【注释】 十恩德——感恩。报慈母——报答母亲。十首——指《诗经》中的《葛覃》、《卷耳》、《采蘩》、《采苹》、《鹊巢》、《桑扈》、《载驰》、《何彼襛矣》、《何彼褝矣》、《何彼蓕矣》。七——这里指第七首诗。洗濯不净——指洗涤身体,去除污垢,喻指孝顺父母。除母更教谁——除去母亲的教导,还有谁能教育我?三冬十月——一年中的冬季。三冬十月指严冬腊月,即一年的最冷时节。洗孩儿——洗涤婴儿的身体。指为孩子洗浴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益的作品,题目为"十恩德报慈母"。下面是诗句及其译文: 第一句: 十恩德报慈母,这是整首诗的主题,表达了对母亲深深的感恩之情。 第二句: 十恩德报慈母,这是整首诗的主题,表达了对母亲深深的感恩之情。 第三、四句: 此事实难宣,既为父母宿因缘。肠肚悉钩牵。防秋去。往征边。阿娘魂魄于先。儿身未出到门前。母意过山关。 注释解释: - “十恩德”:指母亲的养育之恩、教导之恩
诗句释义: 1. 干就湿恩: 指母爱如水,滋润养育之恩。 2. 干处与儿眠: 在干燥的地方为孩子提供温暖和舒适。 3. 不嫌污秽及腥膻: 母亲不介意孩子的卫生问题,包括脏乱和腥味。 4. 慈母卧湿毡: 形容母亲的床铺或衣物经常保持湿润。 5. 专心缚: 表示母亲在照顾孩子时全神贯注,不分心。 6. 怕磨研: 害怕孩子在睡梦中磨蹭或翻滚,影响母亲的休息。 7. 不离孩儿体边: 母亲总是紧挨着孩子
【注释】 十恩德:指佛教《十善业道》中的十种道德。 造作恶业:即造作不善的业。 为男女作姻:为男女双方结亲。 杀个猪羊屈闲人:杀猪羊是祭祀用的,而祭祀的人是那些没有祭祀能力的人。 酒肉会诸亲:用酒宴招待亲戚朋友。 信果报:信奉佛经和果报(因果报应)。 下精神:专心致志,集中精力。 阿娘不为己身:母亲不为自己打算。 由他造业自难陈:任凭他造作恶业,自己却无法陈述。 沉沦:堕落,陷入困境。 【赏析】
【诗句】 十恩德报慈母十恩德, 十首其四咽苦吐甘恩。 今日各须知,可怜慈母自家饥。 贪喂一孩儿,为男女。 母饥羸,纵食酒肉不肥。 大须孝顺寄将归,甘旨莫教亏。 【译文】 十恩德报慈母十恩德, 第十首诗是第四部分,咽苦吐甘恩。 今天你们要各自记住这些教诲,可怜慈母自己饥饿。 为了养孩子而贪婪地喂养,因为这是男女之事。 母亲饥饿消瘦,即使吃了酒肉也不觉得满足。 一定要孝顺并把孩子寄回故乡
这是一首表达孝心和母爱的诗。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释: 1. 抬举近三年:这一句表达了母亲对子女长时间的抚养和关怀。 2. 血成白乳与儿餐:这里比喻母亲的爱如同鲜血般鲜红,而喂养子女则变成了日常的白色生活。 3. 犹恐更饥寒:担心子女在成长过程中可能遭遇饥饿或寒冷。 4. 闻啼哭:听到孩子哭泣的声音。 5. 坐不安:因为担忧和焦虑,无法安心坐着。 6. 肠肚万计难翻:形容内心极度不安
【注释】 十恩德:指父母养育子女的十种恩德。报慈母十恩德:指报答父母的十种恩德。 十首:十首诗,这里指《怀孝子》。 第一:序数词,第一首,这里指这首诗的第一首。 躬守护:亲自守护。 气不舒:心情不畅快。 慈亲身重:母亲的身体很重。 全无:一点也没有。 起坐待人扶:起身坐下都依靠别人扶持着。 如恙病:好像有病一样。 喘息粗:呼吸急促。 红颜渐觉焦枯:脸色渐渐憔悴枯黄。 报恩:报答恩情。 十月
【译文】 母亲临盆受苦,刀割般痛苦,我不忍心听。 劝君去求释迦尊,慈母报恩无门。 【赏析】 《十恩德》为组诗之一,共十首。此为第二首。 “十恩德”三句,写母怀之苦。诗人说:母亲临盆受苦,刀割般痛苦,我不忍心听。“楚痛不堪闻”,用楚王听楚歌而泣、悲其声而伤其人的故事,形容母亲的痛苦的哀怨之情。“如屠割”三句,写分娩的痛苦,用“屠”字,形象地描绘出分娩时的痛苦。“血成盆”,比喻鲜血淋漓,满地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