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绪
《题马嘉贞画四绝 其三》是明朝诗人孙绪所作,诗中描绘了一幅看山不尽、扣舷而歌的景象,表达了作者面对美景却无法尽兴的心情。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逐句解析: 1. 诗句释义: - 看山不尽:形容观赏山景时,景色连绵不绝,令人难以完全看遍。 - 扣舷歌:指在船上敲击船舷唱歌,是一种轻松愉悦的娱乐方式。 - 双眼浮云万顷波:比喻眼中所见如同翻滚的波浪,无穷无尽。 - 尽说鲈鱼称莼菜
诗句释义及注释: 1. 孤琴岩壑昼阴阴,涧雨山风野水深。 - 孤琴岩壑: 形容山峰如同孤独的琴一样,岩壑之间充满了寂静和深远的感觉。 - 昼阴阴: 指在白天也显得昏暗或神秘。 - 涧雨山风: 描述山间小溪的水声和山谷中吹来的风声。 - 野水深: 表示河流或湖水非常深广,四周被自然景观所环绕。 2. 咫尺断桥心万里,美人家在翠微岑。 - 咫尺断桥: 距离很近,但感觉仿佛隔了很远。 - 心万里: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建所作,题目为《司马相如 其三》。 临风一曲凤求凰 这句诗的意思是在风中吹奏了一曲优美的歌曲,歌词中表达了对凤凰的渴望。凤凰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神鸟,象征着高贵和吉祥。这里的“凤求凰”可能暗指诗人对爱情的向往和追求。 窗外时时腻粉香 这句诗的意思是窗户外面时常飘散着淡淡的香气,可能是花香或者女子身上的香味。这里的“腻粉”可能指的是女子的肌肤细腻如脂
倦客维舟倚短松,乱云流水愧行踪。 蓬窗今夜乡关梦,飞出前山第几峰。 诗句释义 1. 倦客维舟倚短松:诗人以“倦客”自喻,表示自己因旅途劳顿而感到身心疲惫。在船中,诗人依靠着一棵短小的松树,表现出一种孤独而又坚韧的姿态。 2. 乱云流水愧行踪:这里的“乱云”形容天空中云层杂乱无序,“流水”则指江水潺潺流动。诗人面对这样的自然景象,感到自己的行踪如同流水般难以捉摸
【注释】司马相如:指汉司马相如。淋漓醉墨:指他写的《子虚赋》、《上林赋》等辞赋,洋洋洒洒,酣畅淋漓。组绶(zuǒ):古代官员系印用的丝带。裴航:唐代人,因遇仙女红绡女而传为佳话。 【赏析】这是一首题画诗。作者在画中看到司马相如“淋离醉墨”的文采飞扬,不禁想起他的生平和才华:“意气横空组绶长”,意思是说,当年司马相如意气风发,才气纵横,官阶高升,显赫一时。然而后来却“回首文君通一笑”,与卓文君私奔
注释:白头翁知道适可而止就没有被捕捉的忧虑,在平林中斜阳之下自由自在。羽毛不参与世间的纷扰,任凭他人嘲笑我的白首。 赏析:这首诗通过描绘白头翁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适可而止、不干预世事的人生态度的赞美。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由、无拘无束生活的向往
【注】: 陆时明:名不详,作者友人。 除书:任命状,指皇帝任命某人为官的文书。帝京:京城,即长安(今西安)。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送好友陆时明还乡所作。首句“北固山前江水平,南徐城外月华明。”描绘了北固山和南徐城的美丽景色,为全诗定下了宁静和谐的气氛。第二句“故乡朋旧惊相问,几日除书下帝京。”表达了对故乡和朋友的思念之情。第三句“几日除书下帝京。”则暗示了陆时明将要去京城赴任的消息
注释:害羞整理越罗裙,早晨梳妆直到夜晚。心中盟誓如秋水,抬头远望山色苍茫。 赏析: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女子晨起梳妆、夜深犹未卸妆的画面,展现了她的勤劳和坚贞。全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富有诗意
短棹横江酒满罂,细鲈偏称紫莼羹。何年共向茅亭醉,卧听潇潇暮雨声。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江南水乡景象,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让读者仿佛置身于这宁静而美丽的环境中。诗句中的“短棹横江”,意味着诗人正乘着小舟横渡江面,而“酒满罂”则暗示着船上满载佳酿,为这次江行增添了几分惬意与欢愉。接下来,“细鲈偏称紫莼羹”不仅展示了食物的美味,也反映了诗人对于生活品质的追求和享受。 诗的后两句“何年共向茅亭醉
诗句原文: 小桨从教野水欺,短檐偏受朔风吹。 得鱼换酒且同醉,老尽青山总不知。 注解与赏析: - 小桨:小船的小桨被野水轻拂,显得微不足道。 - 短檐:矮小的屋檐在北风中颤抖,显得格外脆弱。 - 野水:未经人工治理的河流,水流自由奔放,有时甚至会欺侮小船。 - 朔风:寒冷的北风,吹过短檐和野水,增添了几分凄凉。 - 得鱼:捕鱼时意外地得到了一条鱼。 - 换酒:用得到的鱼换取美酒,享受当下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