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绪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手法赏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此题要求对诗句“买臣负薪”“西望咸京路渺漫,碧霄何日劫泥蟠。”“儒生常被青袍误,莫讶山妻冷眼看。”加以赏析。 “买臣负薪”,意思是说:我像西汉时的买臣那样,背着柴火在长安城里走街串巷。买臣曾为汉武帝的宠妃卫长公主驾车,因不愿低三下四地侍候她而辞职,卖身为奴,后成为皇帝的近臣
在古代文学的宝库中,孙绪的《寒鸦万点图二绝其二》以其深邃的内涵、优美的意象和哲理的探讨而显得独树一帜。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逐句释义,并结合注释和赏析来深入理解其艺术魅力: 1. 高树平柯满上林:描述高耸入云的树木,枝干平直如柯,茂密的树林覆盖整个视野。 2. 夕阳未下昼阴阴:描绘日落时分,天空中的阳光未能完全散去,形成一种宁静而神秘的氛围。 3. 谁从群啄争餐处
寒鸦万点图二绝 其一 谷口重阴锁未开,寒风应识夜啼哀。南飞下攫皆无计,不见丹山老凤来。 译文 在山谷口,重重的阴云还未散去,寒冷的风吹拂着,仿佛能感知到夜间乌鸦的叫声带着哀伤。那些想要南飞的鸟儿也似乎没有找到合适的方法,无法突破这片厚重的云雾。最终,它们只能无奈地停留在这里,期待着有朝一日能够见到那片传说中的丹山,看到传说中的老凤凰出现。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幅深秋时节的寒鸦图景
注释:雨后青山的景色不如画中,山间小路深处有野人居住。花开花落是每年都会发生的事,我悠闲地观看着溪边的桥上,策马而行的驴。 赏析:诗人在这首诗中赞美了大自然的美丽和宁静。他描绘了一个雨后天晴,青山绿水的画面,以及在山间小路上有一位隐居的野人的生活场景。诗人通过“花开花落”这个自然现象,表达了对生命循环和岁月流转的感慨。同时,诗人还提到了自己在溪边桥上的悠然自得,与驴同行的场景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语言的表达及运用。解答此题,要通读全诗,了解内容和思想情感,然后逐句解读即可。 “一径烟霞入望深”,写诗人在山路上行走,只见一条小路弯弯曲曲地延伸到远方,路边的景色如烟如霞,让人看得入迷。 “鸟声终日在高林”,诗人在山林中久久地聆听鸟儿清脆悦耳的声音,直到傍晚时分才依依不舍地离开。 “涧边幽草青如织”,诗人来到山涧边,看见那里的野草郁郁葱葱
谢安东山 松声淅淅水声清,一曲秦筝万古情。 自是东山无宦况,非干红粉误苍生。 注释: 谢安(320-406),字安石,陈郡阳夏人,晋朝宰相、著名文学家、书法家和音乐家,东晋名士,有“东山再起”的典故。东山指今江苏句容县附近。 这首诗表达了谢安对东山隐居生活的热爱和自豪。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表达了诗人对谢安东山隐居生活的赞美之情。全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深刻的艺术享受。
【注释】 杖藜:拄着拐棍。即,就是。竹风:竹叶的风声。 赏析: 《题扇寄杨师文三首》是唐代诗人贾岛所作的组诗作品,共三首。第一首写自己对友人的一片深情厚意,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第二首写朋友对自己的深情厚意,表达了自己对友情的珍视和感激之情;第三首借景抒情,表达了自己对朋友的深深怀念之情。这首诗语言朴实无华却感情真挚深沉,表现了诗人对友谊的珍视和感激之情
【解析】 本题属于基础题,考查对诗歌内容和语言特色的把握。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全诗内容的基础上,抓住重要的句子词语来赏析。 “烟雨茫茫失远村,东陵瓜地傍衡门”,意思是:茫茫的烟雨淹没了远处的村庄,东陵的瓜田就坐落在我家的门前。 “袖中双剑依然在,换得黄牛教子孙”,意思是:袖中的双剑依然健在,换来了一头黄牛,用来教育子孙后代。 【答案】 即事 烟雨茫茫失远村,东陵瓜地傍衡门。 袖中双剑依然在
【注释】 古怨 短发垂垂飏晓丝,疏槐落落怯秋飔。巫娥欲赴高堂梦,须及襄王未老时。 译文 清晨的丝丝白发飘飘荡荡,就像那疏疏落落的槐树在秋风中摇曳。 巫娥(传说中楚怀王的妃子)想赶去梦中的高堂看望楚王,可恨的是楚王已死多年。 赏析 首联“短发垂垂飏晓丝,疏槐落落怯秋飔。”是写景抒情。“短发”指头发短而少,“飏”即飘扬,“晓丝”即晨星。诗人描绘了一幅清丽脱俗、飘逸出尘的画面
【注释】 小斋:书斋。即事:眼前之事。其一:其一诗。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重游旧地,追念往昔与友人清明时节的欢聚情景而作。前两句回忆当年与友人同游,今又重登此楼;后两句写重游时依依不舍,无限惆怅。 首句“小斋”,指书斋,点明题意,是说作者在书斋中追忆与友人同游的情景。“即事”二字,表明这是一首即席之作,一扫闲逸之风,显得清新自然。 颔联“北窗眼望重回头”一句,写景抒情。“北窗”点明方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