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纬
【注释】 过友人园题壁:经过友人的园林,在墙上题写诗句。 垂柳柴门傍水开,啾啾野雀啄莓苔:“垂柳”句,形容垂柳依依,绿荫如盖,掩映着柴门。“柴门”,用来形容友人的简陋住所。“傍水开”,形容垂柳依傍着流水生长,枝叶繁盛。“啾啾”,是鸟鸣声。“野雀”句,形容鸟儿在枝头跳跃鸣叫,啄食着莓苔。“莓苔”,指莓树和苔藓。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 园林日午花争发,主不归来客自来:中午时分
【解析】 此题考查对重点字词含义的理解。本题考查的是学生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注意通读全诗,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并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即可。“曾谓千金”,是说曾经把漂母当作千金来看待;意思是说曾经认为她像千金一样对待自己。“酬一饭恩”,是说报答那一碗饭的恩情。意思是说报答了那一碗饭的恩情。“往来人下拜”,是说那些前来吊唁的人,都向漂母行跪拜礼。意思是说那些前来吊唁的人
日暖长杨露乍晞,楼台无处不霏霏。 译文:太阳温暖,长杨宫的露水刚刚晒干,到处都是柳絮飘飞。 注释:长杨宫是汉代宫殿,位于长安城东北。这里借指皇宫。晞,同“曦”,阳光。霏霏,柳絮纷飞的样子。 才随汉苑春风起,忽作梁园暮雪飞。 译文:柳絮随风飘动,像春天的风一样,突然变成了冬天的雪花。 注释:汉苑,汉宫苑囿,这里代指皇宫。梁园,西汉梁孝王所建园林。 案上花生供奉笔,墀头影落侍臣衣。 译文
注释: 1. 白社负幽期,青山寄空宅。 - 白社:地名或山名。 - 负幽期:期待着隐居生活。 - 青山:形容山的颜色,绿色。 - 寄空宅:把空房子寄托给青山。 2. 偶携林中友,重卧岩下石。 - 偶携:偶尔携带。 - 林中友:山林中的好友。 - 重卧岩下石:多次躺在岩石上休息。 3. 云归忽闭关,月出更留客。 - 云归:云彩聚集。 - 闭关:关闭门户。 - 月出:月亮升起。 - 更留客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的赏析,注意要理解诗意和作者的思想情感。“渡头风雨急”的意思是:桥头的风雨特别猛烈。“时有唤舟人,招招者谁子”意思是:有时有人招呼着过河的人,招呼的人究竟是谁呢?“招招者谁子”中的“招招”是“招手”的意思,“者谁子”中的“者”是“之”字的假借,“谁子”是“儿子”的省称,即“谁家的儿子”。 【答案】 译文:桥头的风雨特别猛烈。不时传来过河人的呼喊声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和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内容,在此基础上结合题目要求进行思考作答。“倚松踞磐石,无伴坐亦好”,诗人以磐石为伴,以松风为侣,表现出超脱世俗的旷达情怀,也表达了他与世无争的恬淡心态,表现了诗人高远的人生境界和清幽的生活情趣。“不信石无尘,松风与洒扫”,这两句诗是说:我不相信石头有尘垢,松树之风可以打扫干净。这是说诗人认为石是无尘的
【注释】 盆作金龙百宝装:莲花被盛在金盆中,装饰华丽。 波心常现玉毫光:莲花的花瓣上常闪烁着如同玉石一般的光芒。 三十六宫闻妙香:莲瓣散发出沁人心脾的香气。三十六宫:即“一”和“十”。 【译文】 莲花被盛在金盆中,装饰华丽,它的花瓣上常闪烁着如同玉石一般的光芒。新秋一朵青莲涌出,三十六宫中的人都能闻到那清香的莲花之香。 【赏析】 首句写莲花被盛在金盆中的华丽,次句写莲花上的光泽
【注释】 采桑复采桑:又去采桑。 无嗟为蚕饥:不要叹息,我为你养蚕是为了能给你织成丝。 食君筐中叶:吃你筐中的桑叶。 还君机上丝:把收获的丝归还给你。 还君丝,织君绮(qǐ):还给你丝线,用来给你织成美丽的丝织品。 贫女养蚕不得着:贫苦的女子不能穿着丝绸的衣服。 惜尔抽丝为人死:可惜你的丝线是为别人而死的。 【赏析】 这首诗写一个穷苦女子对养蚕人的感激之情。她虽然自己生活贫困,却仍不忘养蚕人
注释:瑶池是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莲是圣洁的象征,藕是荷花的茎部,象征纯洁高雅。玉井是皇帝的御用之地,花代表美丽和芬芳,象征着富贵吉祥。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九茎莲花盛开的景象,与瑶池、玉井等神话传说相结合,寓意着帝王家的美好与祥瑞,赞美了皇帝的高贵与神圣。同时,诗歌也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赞美之情
注释:篆刻经书千年后仍然难以理解,影子洒满了整个大厅显得寒冷刺骨。 赏析:整首诗描绘了作者对古籍的深深敬畏之情。前两句通过“篆经千古涩”和“影泻一堂寒”,表达了古籍历经千年,字迹模糊不清,令人读起来倍感困难;而后两句则通过比喻手法,将“影泻一堂寒”与“冷月照人”联系起来,既形象地描绘了读书时的场景,又进一步表达了作者对古籍的敬仰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