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浚
次均酬梅泉 刺天已拟谢群飞,郤曲迷阳久自知。 岂意世间犹我识,相逢海上忽情移。 故家所得票姚气,畏友谁任朴直词。 楚泽鸾皇宵戒驾,欲持君语比雷师。 注释:剌天已拟谢群飞:剌天,刺伤天空,指对朝廷的不满;拟谢,准备放弃;群飞,指同僚和朋党。郤曲迷阳久自知:郤曲,指隐士;迷阳,指官场上的浮华;久自知,很久以来就明白自己的处境。岂意世间犹我识:岂意,岂料;世间,世上;犹我识,仍然认识我。相逢海上忽情移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陆游的《归里呈舜卿》。下面是每句诗的翻译以及注释: 1. 意里家山初得归,绿波澹澹没斜晖。 - “意里家山”:心中思念的家乡。 - “初得归”:第一次得到回家的机会。 - “绿波澹澹”:水面波光粼粼,平静而幽深。 - “没斜晖”:夕阳的余晖映照在水面上。 - 赏析:诗人表达了对家乡的深深思念和对回归的渴望。 2. 山川似为迟来惜,城郭都随昔梦非。 - “山川”:指家乡的山川。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和形式的综合赏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整首诗的意思的基础上来把握诗人的情感,然后根据诗歌的意象、意境以及手法等来分析。 “空江惟著一舟闲”,意思是在空旷的江面上只有一艘船在悠然地漂浮着,这是作者的游兴所至,也是他心境闲适的表现; “舷外千山碧玉环”的意思是船舷外的江水波光粼粼如同碧玉环绕,这一句是写景,表现了江水的清幽之美;
注释: 十一月十七日晚登乌石山王壮悯公祠旧所借居地也还就天后宫访碑循磴烟草芜合怅望久之 乌峰别我廿年强,祠貌孤存旧径荒。 一树附墙成老大,万鸦遮瓦助昏黄。 寻碑回叹兵尘涴,入市方知塔影长。 何必苍茫愁独立,只应欢适认还乡。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诗,诗人在乌石山登高远眺,看到的景象是荒凉的,但是诗人的心情却并不沮丧,反而感到快乐和满足,因为这里曾经是他生活过的地方。 "乌峰别我廿年强
下关夜眺 狮子山头昨日风,江樯簇簇尽趋东。 黄旗紫盖人安在,璧月琼枝梦易终。 拄颊漫劳伤志业,生儿是处每英雄。 袖中短策谁能会,卧看春灯绕柁红。 注释: 1. 狮子山头:指位于长江入海口的狮子山。 2. 昨日风:指昨天的风吹过山头。 3. 江樯簇簇:形容船只众多。 4. 黄旗紫盖:代指军队的标志。 5. 璧月琼枝:比喻美好的月光和花枝。 6. 杖颊:指用杖支撑脸颊,形容忧愤的样子。 7.
【解析】 此诗题下注云:“时余自东川归,过碧栖,与舜卿同宿于东际楼。”“碧栖”,地名,故址在今江苏吴江县。“东际楼”是诗人的居停处。据《舆地纪胜》卷八一记载:“吴江,古为阳羡,有东际山,一名鸡峰山。”可知,东际山上建有东际楼。“夜宿有怀碧栖丈赋呈舜卿”是说夜宿东际楼上怀念碧栖和尚,并写了一首小诗寄给了舜卿。全诗四句,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怀。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首句“斋钟未散旧时云”
【注释】 燕云:指北宋与辽、金的边境地区。万笳:形容声势浩大,声音嘈杂。假寐:假装睡意沉沉地。直应:正应当。蹇(jiǎn)谁留:谁还能留住呢?郑蛇:指郑申甫。郑申甫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文学家和书法家。郑申甫在汉末动乱中曾隐居在长白山一带,后被征为秘书监。《后汉书》说他“以疾辞不就”。 《晋书·文苑传》:“王逸少作《兰亭集序》,陈思王执笔弄翰便复罢。” 【赏析】 此诗写于诗人归福州途中所作
这首诗的作者为宋代文学家范成大。他以清新淡雅的语言和独特的艺术手法,描绘了杭州春天的美丽景色,表达了自己对江南的热爱之情。 注释与赏析: - 菜花阡陌锦纷披,到眼杭州二月宜。 - 菜花:这里指的是油菜花,一种常见的观赏植物,常在春末夏初开花。阡陌:田间小路,形容广阔的田野。锦纷披:形容菜花如锦绣般绚烂多彩。杭州:指当时的浙江省杭州市,是中国东部的重要城市之一。二月宜:适合观赏的季节
湖上遇雨 雨打浓春倍显冷,杭州又看雨中景。 旧鱼两尺疲惫的吹浪,新藓连钱密撒在阑。 自断钟痕浑然不觉寻,全开梅意不禁残。 此身或许为西湖主,已觉烟波处处宽。 注释: 1. 雨打浓春倍显冷:意思是说雨水打在春天的湖面上,让湖面更加寒冷。 2. 杭州又看雨中景:意思是说杭州又可以欣赏到雨中的美景。 3. 旧鱼两尺疲惫的吹浪:意思是说那些老鱼因为长时间的游泳而感到非常疲惫,正在吹着波浪。 4.
【注释】 还家去国意纵横:指作者归途中,心情复杂,既有归心又念着国家大事。 撼屋霜风欲四更:形容寒风凛冽,吹得窗户发出响声,暗示夜已深。 远札那堪伤骨肉:“札”同“折”,意为折断,比喻兄弟离散的痛苦。 痴儿畴可共功名:意思是说,自己这样的庸才,哪里能与有才能的人并肩作战? 兵深北地终无雪:北方边塞地区,因为战事频繁,天气寒冷,所以没有雪。 春入沧波不放晴:春天来临,江河湖海却依然阴雨连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