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峰别我廿年强,祠貌孤存旧径荒。
一树附墙成老大,万鸦遮瓦助昏黄。
寻碑回叹兵尘涴,入市方知塔影长。
何必苍茫愁独立,只应欢适认还乡。

注释:

十一月十七日晚登乌石山王壮悯公祠旧所借居地也还就天后宫访碑循磴烟草芜合怅望久之

乌峰别我廿年强,祠貌孤存旧径荒。

一树附墙成老大,万鸦遮瓦助昏黄。

寻碑回叹兵尘涴,入市方知塔影长。

何必苍茫愁独立,只应欢适认还乡。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诗,诗人在乌石山登高远眺,看到的景象是荒凉的,但是诗人的心情却并不沮丧,反而感到快乐和满足,因为这里曾经是他生活过的地方。

“乌峰别我廿年强,祠貌孤存旧径荒。” 这句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怀念和感慨。乌峰是诗人的故乡,二十年过去了,虽然已经物是人非,但是诗人对这个地方的感情依然深刻。”祠貌孤存旧径荒”进一步描绘了诗人的心境。祠堂虽然还在,但是周围的环境已经变得荒芜,只剩下孤独的祠堂在等待人们来探访。这两句诗通过对环境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期待。

“一树附墙成老大,万鸦遮瓦助昏黄。” 这两句诗描绘了诗人所看到的景象。一棵大树依附在墙上,显得特别高大;无数的乌鸦遮住了屋顶上的瓦片,使得整个天空都变得昏暗。这两句诗通过具体的景物描绘,让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所处的环境氛围。

“寻碑回叹兵尘涴,入市方知塔影长。” 这两句诗反映了诗人的内心活动。诗人在寻找碑文的过程中,感叹战争带来的破坏;进入市场后,才发现塔的影子很长,意味着时间过得很快。这两句诗通过对比和反思,表达了诗人对于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未来的期待。

“何必苍茫愁独立,只应欢适认还乡。” 最后两句诗表达了诗人的人生态度。诗人认为没有必要因为过去的悲伤而独自忧愁,应该以快乐的心态去迎接家乡。这两句诗强调了乐观、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整首诗通过对乌石山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对家乡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待。同时,诗人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和内心的抒发,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和人生观。这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和感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