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貌无求日按歌,忽辞蓟阙梦嵯峨。
饿驎如我谁相顾,鸣鹤逢君意已多。
笛谱开天惭点拍,襟尘江汉感经过。
试凭问讯张公子,公望端倪近若何。
诗句释义:
玉貌无求日按歌 - 这句话描述的是诗人在闲暇无事时,常常唱歌以娱乐自己,且他的容颜如同美玉一般,不图名利。这里的“玉貌”指诗人的容貌,“无求”则表示他的生活态度是淡泊名利,不求外在的荣华富贵。
忽辞蓟阙梦嵯峨 - 诗人突然想起了曾经居住的地方(蓟阙)。这里可能指的是诗人离开京城后的回忆或感慨。“蓟阙”是古代北京城的象征,常用来代指京城。“梦嵯峨”则形容这种回忆时的心境,仿佛回到了过去,心中充满了对往昔的怀念。
饿驎如我谁相顾 - “饿麟”在这里可能指的是饥饿或者困境中的自己。而“相顾”则意味着相互之间的关注或者比较。诗人用“饿麟”比喻自己,表达出一种孤独和无助的情感。同时,这也是一种自我反思,诗人在思考自己的处境是否值得他人关注。
鸣鹤逢君意已多 - “鸣鹤”象征着高洁、优雅,而“逢君”则暗示了相遇。诗人通过“鸣鹤”与“逢君”的相遇,表达了自己对于遇见知己之喜。同时,“意已多”也表明了诗人在遇到知音后的喜悦和满足。
笛谱开天惭点拍 - “笛谱”可能是指音乐或乐谱,而“开天”则表示打开心扉,敞开思想。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在音乐中找到了心灵的慰藉,愿意将自己的情感和思绪通过音乐传达出来。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音乐的热爱和追求。
襟尘江汉感经过 - “襟尘”可能是指诗人的衣服上沾染了尘埃,象征着他四处漂泊、辗转流离的生活。“江汉”则是中国长江和汉江的并称,常用来形容广阔的地域。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过去经历的感慨,以及对广阔天地的敬畏之情。
试凭问讯张公子 - “试凭”表示尝试,询问,而“问讯”则是旧时的一种礼貌用语,相当于现在说的问候。这句诗表达了诗人想要了解远方朋友的情况,并通过诗歌的方式传递自己的思念之情。
公望端倪近若何 - “公望”可能是指公望山,位于今安徽六安市霍山县境内,相传为大禹所葬之地。这里的“公望”可能是用来象征大禹这样的历史人物,表示向历史名人学习。“端倪”则意味着迹象、征兆,表示诗人在追寻某种目标或理想时所展现出的执着和努力。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未来充满希望和憧憬的心情。
译文:
玉貌无求日按歌,忽辞蓟阙梦嵯峨。
饿麒麟如我谁相顾,鸣鹤逢君意已多。
笛谱开天惭点拍,襟尘江汉感经过。
试凭问讯张公子,公望端倪近若何。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抒情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个人情感的描绘,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和生活态度。首句“玉貌无求日按歌”直接点明了诗人的外貌和心态,即他不在乎名利,只享受当下的快乐时光。接着第二句“忽辞蓟阙梦嵯峨”表达了诗人离开京城后,回忆起过去的岁月和经历时的感慨和怀念。第三句“饿麒麟如我谁相顾”则进一步强调了自己的孤独和无助感,同时也是一种自我反省和自省。
接下来的两句“鸣鹤逢君意已多”和“笛谱开天惭点拍”分别描绘了诗人与知音相遇的喜悦和音乐带来的愉悦感。最后两句“襟尘江汉感经过”和“试凭问讯张公子”,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远方朋友的关心和思念,以及对未来的追求和期待。整首诗既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又展示了他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