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青不艺世堪羞,画史天教老一邱。
竹里清斋宜静对,荷亭命笔恣冥搜。
偶逢冬日弥相爱,每过青山合少留。
即此已酬养生主,兴酣为我写南游。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名为《赠周雨渔》。
诗句释义:
- “丹青不艺世堪羞”:丹青,通常指绘画,这里泛指艺术。艺,技艺。这句诗的意思是,如果一个人的艺术技巧不精纯,那他活在世上就会让人感到惭愧。
- 丹青:绘画用的颜色和工具。
- 不艺:不精通、不娴熟。
- 世堪羞:在这个世界上令人羞愧。
- “画史天教老一邱”:画史,历史上的画家。这里是对周雨渔的称呼,意指他的画作能像画史上的大师一样,被传颂。
- 画史:指历史上著名的画家。
- 天教:上天的安排或指示。
- 老一邱:形容其作品之深,如老松扎根于丘壑之中。
- “竹里清斋宜静对”:竹里清斋,形容环境幽静,适宜静心思考。这里的“宜静对”指的是在这样的环境里静静地面对艺术创作。
- 竹里:竹林中。
- 清斋:清净的书房。
- 宜静对:适宜静心对待。
- “荷亭命笔恣冥搜”:荷亭,荷花池边的亭子,常用以象征清雅、超脱。在这里,它象征着艺术家追求自由、不受拘束的创作状态。
- 荷亭:荷花旁边的亭子。
- 命笔:即提笔,开始创作的意思。
- 恣冥搜:随意深入地探寻,无拘无束地搜寻。
- “偶逢冬日弥相爱”:冬日,寒冷的季节。这里的“爱”是喜爱,欣赏之意。
- 冬日:冬季。
- 弥相爱:更加相互喜爱。
- “每过青山合少留”:青山,常指远处的自然风景。这句话意味着每当经过那些景色时,作者就稍微停留一下,享受片刻的宁静与美好。
- 每过青山合少留:每次经过青山时,都稍作停留,享受片刻的宁静。
- “即此已酬养生主”:养生主,道教名词,指修道的人。这里比喻作者已经找到了一种精神上的慰藉,如同道家修行者的长生不老之道。
- 即此:此处。
- 已酬:已经实现了。
- 养生主:道家追求的精神境界。
- “兴酣为我写南游”:兴酣,兴致勃勃。南游,向南边旅行,引申为远行或出外游玩。
- 兴酣:兴致高昂。
- 为我写:为我创作。
- 南游:向南边的旅行或游览。
译文:
丹青(绘画)不精纯,在这个世界会让人羞愧;画史上的大师都是如此,你也能成为其中一员。
竹子深处的书房适合静心对待,荷花旁的亭子让你随心所欲地搜索灵感。
偶尔在冬天遇到美好的景色,你会停下脚步去欣赏它;每次经过青山时,都会稍作停留去享受它带来的宁静。
你已经找到了精神上的寄托,就像道家的养生主。
如果你高兴得不得了,就给我写一首描绘南方美景的诗吧!
赏析:
白居易的这首七绝以其简练的语言和深邃的意境著称。全诗通过描绘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来展现画师周雨渔的艺术造诣和他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态度。首句“丹青不艺世堪羞”直接点明主题,表达了对艺术精湛的追求与对平庸生活的不满。接着,“画史天教老一邱”展现了艺术家对历史的尊重和对前辈大师作品的景仰。诗中的“竹里清斋宜静对”,则描绘了一个远离尘嚣的安静环境,非常适合艺术家进行创作。最后两句“即此已酬养生主”与“兴酣为我写南游”呼应前文,表达了诗人对艺术生活的高度满足和愉悦心情。整首诗既体现了白居易对艺术的热爱与追求,也展示了他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独到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