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峵
野鹿在雪地深处鸣叫,山禽在雨中急促啼呼。 萧然一身远离尘世喧嚣,兀坐老僧枯坐于石屋之中。 半衲松风冷,一瓢月影孤。 相看无别话,惟笑世间愚。 注释: - 野鹿雪深叫:指冬天的雪地中,野鹿因寒冷而发出叫声。 - 山禽雨急呼:指山中的鸟儿在下雨时急促地啼叫。 - 萧然人境外:形容身处山林之外,远离尘世喧嚣。 - 兀坐老僧枯:指老僧独自坐着,身体显得消瘦。 - 半衲松风冷:指和尚穿着半截僧衣
忆昆阳守蒋璞山 闻道南方暖,四时皆似春。 空山无落叶,深洞有苗民。 边俸易迁秩,形程却怕人。 寄书长不达,何以慰姻亲。 译文: 怀念在昆阳的守将蒋璞山 听说南方现在很暖和,四季都像春天。 空旷的山谷里没有落叶,但深深的山洞中有着苗族人。 边疆的俸禄很容易变动职务,而行走在漫长的路程上又让人害怕。 寄出去的信很难到达,用什么来安慰远嫁他乡的亲人? 注释: 昆阳:古地名,位于今河南省南阳市南。 四时
诗句释义为: 万里渺无际,乘风使者槎。 译文: 海阔天宽,无边的海洋上,有一艘小船正在乘着风行驶。 注释: 1. 万里渺无际(miǎn wú jì):形容距离非常遥远,无边无际。 2. 乘风使者槎(chá):乘着顺风航行的小船。槎,古代一种木制小船,用来在水上导航和捕鱼。 3. 潮来鲸吐沫(cháo lái jīng tuò mò):指潮水涨落时,海水中的泡沫像鲸鱼的呼吸一样喷出。 4.
这首诗描绘了鹞灯的美景,通过丰富的想象力和生动的描绘手法,展现了鹞灯在夜空中的美丽景象。 首句“径入青云去”,形象地描绘了鹞灯进入天空的情景。这里的“青云”象征着高空,表示鹞灯高悬于天际,给人一种高高在上的感觉。同时,“径入”也暗示了鹞灯的轻盈与飘逸,仿佛是一道道光柱直冲云霄。 次句“辉辉一点红”,进一步描绘了鹞灯的颜色与形状。这里的“辉辉”形容灯光闪烁,“一点红”则突出了鹞灯的形状小巧精致
【注释】 画竹名家有:有,即“以”字,是动词。 如君刻竹稀:像您这样雕刻竹子的人很少。 霜锋吹鸟活:指雕工用锐利的刀锋把鸟儿雕得栩栩如生。 雪干写山飞:指雕刻者在积雪消融后将山石雕成飞翔之状。 花覆茅为屋,云深叶作扉:形容竹刻作品自然逼真,就像真正的房子和门窗一样。 相逢一斗酒,残夜竟忘归:意思是说,与这位竹刻大师相遇时,我们共同饮酒畅谈,直到深夜才依依不舍地告别。 【赏析】 这首七言律诗
诗句解析 第1句: - 殊种西方至:指的是这只猫来自西方,可能是指品种特殊。 - 偏依画阁人:这只猫偏爱待在人类居住的画阁内。 第2句: - 嗜鱼应有癖:这只猫喜欢捕鱼,可能是它的一种习惯或爱好。 - 磔鼠一何神:形容这只猫捕猎鼠类时非常凶猛,令人感到神奇。 第3句: - 捷足缘芳树:这只猫喜欢在花树下奔跑,可能是因为花树有吸引它的香味。 - 高眠占锦茵:这只猫喜欢高枕无忧地休息
【注释】 除夜二首其二:除夜,即除夕。二首,即此诗为第二首。 虚成:徒然地、白白的。 艰难负老妻:指自己在外奔波,不能在家陪伴老妻。 芳颜:美好的样子。 忧思与天齐:忧愁的心情像与天上一样高远。 吾侪:我辈。 碧山溪:即青溪,在陕西蓝田县西南,有瀑布三折,水从上泻下,汇成深碧,清澈见底。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除夕之夜的抒情诗。除夕,是一年的最后一天,人们常常在这个时候聚在一起守岁,欢度佳节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夜晚山房图,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深深的思念之情。 “入云时自畏”,诗人在登高入云之际,内心充满了畏惧与敬畏。这里的“入云”既指登山之难,也暗含人生之路的不易;而“自畏”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挣扎与矛盾,既有挑战自我的勇气,又有对未来的担忧。 “傍夜就君亭”,诗人选择在夜晚来到朋友的山房休息。这里的“傍夜”意味着在夜晚来临之前,已经做好了前往的准备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客中 - 描述的是作者在旅途中,身处异乡的心境。"客"指的是旅行者或游子。 2. 老觉年华速,客心又恨迟 -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时间流逝的感慨。"老觉年华速"意味着岁月匆匆,不觉间已到老年;"客心又恨迟"则反映了作者内心的遗憾和不快,因为自己没有及时地把握机会或实现某些目标。 3. 晓寒侵短鬓,夜月对愁眉 - 描述了清晨的寒冷以及夜晚的月光下
【解析】 本诗的作者是元结(719-772),字次山,号漫郎、漫叟,唐代文学家。此诗是诗人因遭奸臣诽谤而流放道州时所作。全诗通过叙述自己被诬为“左降道州司马”的经历和感受,反映了当时社会黑暗的现实,表现了作者坚持正义、不畏强暴、不惧艰险的斗争精神。 【答案】 译文 三年来我客居异乡,奔波劳累身经万里。 抬头仰望小吏的面颜,忍受着那老迈的责骂。 他官运亨通显贵一时,我却衰微沦落任选人。